中央巡視組進駐各地 當好"千里眼"找出"老虎""蒼蠅"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最近,中央巡視組密集進駐一些央企和地方展開巡視工作,目的是加強黨內監督,完善黨內監督機制。 對于本輪巡視工作,中央態度鮮明。習近平總書記要求中央巡視組要敢于碰硬。中央巡視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王岐山則要求,中央巡視組要當好黨中央的"千里眼",找出"老虎"和"蒼蠅"。 2008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委員、上海市委原書記陳良宇一審判處有期徒刑18年。2008年2月,天津市人民檢察院原檢察長李寶金一審被判處死緩。2006年9月,山西省委原副書記侯伍杰以受賄罪被判11年。這些大案,都源于中央巡視組在巡視工作中發現的蛛絲馬跡。 中央巡視組是如何開展工作,為黨內反腐提供線索的?找老虎,尋蒼蠅的"火眼金睛"究竟是怎樣煉成的? 解密一:巡視組由誰組成? 2003年"中央紀委、中央組織部"巡視組正式成立,設立5個巡視組,2009年更名為中央巡視組。目前中央巡視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由王岐山擔任,副組長由中組部部長趙樂際和中紀委副書記趙洪祝擔任。中央巡視組實行組長負責制。組長一般從已離開一線崗位、但還沒有年滿70歲的省部級(正職)官員中選任。原來的規定是,巡視組組長一般工作到年滿70歲正式退休才進行調整。這次,巡視組組長由"職務"變為"任務",組長不再是"鐵帽子",而改為"一次一授權"。這一變化被看作是巡視組工作機制的重大調整。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因為過去擔任巡視組長以后就是長期的組長,一個巡視組可能同時管好幾個省,時間長了以后,可能巡視組本身會產生一些腐敗,主要是在選人用人這方面已經暴露出一些問題。每次巡視都任命組長,我認為從根本上可以改變巡視組的工作機制,也能夠防止巡視組在巡視過程中出現一些腐敗等其他方面的問題。 揭秘二:巡視組監督誰? 中央巡視組的巡視對象主要是省部級領導干部。《中國共產黨巡視工作條例(試行)》規定,中央巡視組主要負責對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和同級政府黨組領導班子及其成員進行巡視;對省、自治區、直轄市人大常委會、政協委員會黨組領導班子及其成員進行巡視。 揭秘三:巡視組怎么開展工作? 聽取匯報、列席會議、受理來信來訪、召開座談會、個別談話、調閱資料、問卷調查、實地考察,中央巡視組的多種手段,目的是為了盡可能全面、深入地了解情況。 汪玉凱:一般來講,中央巡視組到省上以后肯定要和主要領導見個面,到下面各個地市去,盡量不要過多干擾地方工作。要傾聽社會基層老百姓的建議,通過各種途徑了解社會對主要領導人、地方官員的一些反映。 今年的巡視工作還增加了新手段——核查領導干部報告的個人重大事項。汪玉凱指出,這將更加有效地對官員行為進行監督。 汪玉凱:中紀委前不久公布一個信息說,在全國要核查一些官員財產申報的狀況,這個規定是非常重要的,因為現在對于官員的財產狀況,老百姓非常關注,社會也有很強烈的呼聲,希望官員能夠公開財產。現在我們還做不到這個程度,但至少中紀委通過這個形式來抽查一些官員,我認為不僅僅完善了巡視工作的內涵,而且對官員的行為監督也更加有效。 揭秘四:巡視組重點巡視什么? 5月17日召開的中央巡視工作動員暨培訓會議上,王岐山給巡視工作提出四個"著力點",這也成為本輪巡視工作的重點。簡單來說,就是"貪腐"、"作風"、"政治紀律"、"用人"四大內容。國家行政學院教授馬慶鈺表示,這全面的概括了當前執政黨內外共同關注的問題。 馬慶鈺:腐敗問題毫無疑問是權力變異,這一塊現在來說應該還是比較嚴重的,這是一個我們首要加以關注和進行處理的問題。八項規定是黨風問題、政風問題,涉及到黨性。我們說自己是為人民服務的,最終弄成一套特權,這些非常傷害廣大公眾的感情。這四個方面應該覆蓋了當前大家都共同關注的一些比較嚴重的問題。 揭秘五:發現問題怎么辦?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強調指出,巡視組的職責是發現問題,而不是辦案。 汪玉凱:一般巡視組是只發現問題,但它本身不能辦案。它發現線索、發現問題以后,要如實向中央匯報,按照行政管轄的權限上報。如果要對官員采取措施的話,要按照組織程序,由其它機構來采取措施。(中國廣播網 記者侯艷) |
相關閱讀:
- [01-09] 中央紀委提倡實名舉報 稱優先辦理及時回復
- [05-29] 中央巡視組進駐江西 公開手機號及電子郵箱
- [06-01] 中央巡視組密集進駐各地 有的放矢捉“老虎蒼蠅”
- [02-20] 十八大后中央6提反腐 27名廳級以上干部被處理
- [01-09] 中央紀委監察部通報2012年查辦案件情況(全文)
- [01-10] 中紀委:薄熙來案已移送司法機關處理(全文)
- [03-19] 中央紀委對6起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典型問題進行通報
- [05-31] 中紀委正制定違反八項規定適用紀律處分條例解釋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