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地患兒家屬:在當地看了,我想再確認一下,小孩手術要謹慎一些,到這邊來再確認一下。 統計顯示,北京兒童醫院、首都兒研所兩家專科醫院2012年門急診人數和出院人數分別占全市兒科就診量的47%和51%,其中七成是外地患兒。醫生人均日門急診量五六十人次,冬春就診高峰更是達到上百人。 為了緩解兒童看病難的狀況,北京市12所綜合醫院開設了兒科門診,但前來就診的患者并不多。很多醫院的兒科門診,每周接診患兒大約400人次,每天的門診量在40人次左右。但這些門診量并沒有預想中那樣,分流掉專科兒童醫院的接診壓力。衛生系統內部人士告訴記者,大家還是習慣去北京兒童醫院和首都兒科研究所,綜合醫院的兒科人數相對較少。 內部人士:好像群眾對綜合醫院的兒科還不是太信任,所以還是一窩蜂地都往兒童醫院和兒研所去擠。我們這些大的綜合醫院的兒科能力還是比較強的,所以一些普通的疾病可以到這些綜合醫院的兒科去就診。不要什么病都跑到兒童醫院,造成人滿為患,特別是在冬季,呼吸道傳染病比較容易傳播,在那么擁擠的情況下,不利于我們兒童的身體健康。 不少業內人士指出,兒童看病難,根本原因還是缺乏優質的兒科醫生。相關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兒科醫生缺口接近20萬人,每3000個兒童才能擁有一名兒科醫生。而在德國和美國,每300和400兒童就有一名兒科醫生。 兒科醫生為什么會存在這么大的缺口呢?醫療界有個順口溜,叫"金眼科、銀外科、最臟最差是兒科"。兒科又稱"啞"科,患兒不會表達,病情變化快,弄不好就會發生醫療事故,醫生壓力大,人才流失嚴重。另外,兒科常見病多,一半左右是感冒、發燒、拉肚子的常見病,檢查少、藥量小,如果醫院主要靠"以藥養醫"制度支撐,即使兒科醫生高強度勞動,收入仍然少于同行。 所以,破解兒科醫生短缺的難題,首先,患兒家屬要改變"有病就去專科醫院看專家"的就醫習慣,最根本的,徹底革除行業內"以藥養醫"的弊端,合理提高兒科醫生的收入。(記者陳亮) |
相關閱讀:
- [ 06-01]溯源兒童看病難:醫療資源匱乏 兒科醫生缺口20萬
- [ 05-31]兒科資源奇缺:千名兒童分不到半個醫生
- [ 01-10]男子因2歲女兒哭鬧將其踹下床致死
- [ 08-10]記者調查兒科醫生鬧"荒":醫生培養機制欠缺
- [ 08-07]芝加哥著名華裔兒科醫生為救兩落水兒童身亡(圖)
- [ 05-31]衛生部回應深圳兒童醫院逐客事件 稱兒科醫師不足
- [ 11-20]患病女嬰被棄醫院廁所 搶救6小時不治身亡(圖)
- [ 11-20]患病女嬰被棄醫院廁所 經搶救6小時不治身亡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