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甲老人為尋江豚“避難所”奔走3年打動中科院
www.fjnet.cn?2013-06-04 11:16? 孟儉?來源:中國江蘇網 我來說兩句
上月末,鎮江、南京相繼有兩頭江豚喪命,本月初,廖家溝將迎來江豚保護權威專家的考察。耗時3年為江豚尋找“避難所”的64歲老人陳宜林十分欣慰:“不管最后廖家溝水域是否適宜,我都希望揚州也能有一處保護江豚的‘樂水’。” 3年前 一篇文章激發他的“斗志” “江豚數量正以每年6.4%的速率下降,如果保護不力,10年到15年之后,江豚將成為第二個白鰭豚。”2010年,世界著名豚類保護專家、中科院水生所研究員王丁發表了《搶救江豚只有最后的15年》一文。 在江邊“船村”長大的退休教師陳宜林看后徹底震驚了:“小時候江中經常見到江豚,怎么數量下降這么快?”陳宜林覺得,自己有責任為保護它們盡一份力。 自2010年起,陳宜林跑遍了長江揚州段,只要聽說哪里有漁民見到了江豚,他就會趕過去了解情況并做記錄。2011年7月長江江豚保護志愿者開始全國招募,陳宜林就報了名,他說,那時他就發現,沿江不少城市志愿者很多,而揚州,響應者寥寥。 3年中 四處奔走為江豚尋“避難所” 上月末,鎮江、南京兩頭江豚相繼喪命,陳宜林說,一聽到有江豚死去,他的心就如刀割一般。“長江航運越來越繁忙,已經很不適宜江豚生活。”早在2010年,陳宜林就奔波在揚州沿江水域,希望能為江豚尋一處“避難所”。 經過考察,陳宜林覺得,長江(揚州段)的夾江——廖家溝,應該適宜作為江豚的遷地保護區。 “覺得適宜后,我就給中科院水生所博士王克雄寫了一封信。”陳宜林說,他在信中寫道:廖家溝歷史上是長江魚類繁衍區段。此段夾江下游直通長江三江營口,上游是中國南水北調東線入口,水質良好,通暢…… 除了考慮廖家溝,陳宜林說,像三江營口等,他也實地去看過,最后還是覺得廖家溝最適宜,無論是水質還是生態環境。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相關新聞
- [ 05-29]南京長江棲霞段一江豚幼崽死亡 初判為螺旋槳奪命
- [ 05-20]我國最大淡水湖水面急劇擴大 達2500多平方公里
- [ 05-19]我國最大淡水湖水面急劇擴大 達2500多平方公里
- [ 03-29]長江江豚僅剩千余頭 被世界組織列入"極度瀕危"
- [ 03-29]拯救江豚
- [ 03-29]長江江豚已瀕臨滅絕 去年數量降速超6年前兩倍
- [ 03-28]廣東鹽田連續出現死江豚 疑為疾病或自然死亡
- [ 03-16]救子心切母江豚擱淺海灘 小江豚因缺水死亡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