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禮《普京像》誕生過程:用10年前普京照入畫
www.fjnet.cn?2013-06-07 13:15? ?來源:中新網 我來說兩句
明天是我國的第八個 “文化遺產日”。今年最風光的“非遺”項目非沈繡莫屬。3月,國家主席習近平首訪俄羅斯贈送給普京總統的國禮便是沈繡作品《普京總統肖像》。 沈繡作品是如何被選作國禮的,國禮背后又有哪些鮮為人知的故事……近日,記者走進南通沈壽藝術館,聽沈繡傳人們一一講述。 “我覺得他看懂了,看懂了我們這門藝術” 莫斯科時間3月22日晚,克里姆林宮。 中俄兩國元首互換國禮。隨著紅布拉開,首訪俄羅斯的國家主席習近平贈送給普京的國禮——《普京總統肖像》,呈現在眾人面前。 繡像中,普京總統身著黑色西服,白襯衣配紅色格子領帶,肩背筆挺,英姿勃發。嘴巴微微張著,仿若準備演講。 站在繡像一側的普京總統,目不轉睛地望著眼前的“自己”,旋即,開懷地笑了。 “太精致了,太好了。”普京連聲贊嘆。接下來的一幕很有戲劇性,普京將自己當天戴的紅領帶放在繡像的領帶旁比劃著,真是一模一樣。 守在電視機旁收看新聞的南通沈壽藝術館館長卜元,眼都不眨地盯著熒屏。看到普京笑了,他那顆提著的心才算放下,“普京這一笑,讓我們覺得所有的付出都值了”。 回想起兩個多月前的那個時刻,記者面前一身中式打扮的沈繡“非遺”傳承人卜元,還是激情難抑,“我覺得普京看懂了,他看懂了我們這門藝術”。 民族的,也是世界的。這話的道理,全都寫在了普京看到這幅作品時流露的表情里。 “這是代表國家送給人家東西,就是不睡覺也得繡出來” 成為國禮,這是多大的榮耀。可剛接到任務時,卜元根本沒心思體會驕傲、自豪是啥滋味。 “外人不曉得,那種焦慮啊,遠遠超過榮譽感。” 去年年底,卜元接到了外交部禮賓司工作人員的電話,希望沈壽藝術館能繡制一幅普京總統像,已備來年3月國家領導人出訪俄羅斯時作為國禮。 這一次被選中,主要是因為卜元他們在2009年出色地完成了給奧巴馬總統送國禮的任務,那次繡的是《奧巴馬合家歡》。可這回,卜元真心覺得太難了,“要保密還要趕時間”。 時間緊到什么程度?外交部把時間限定在3個月,卜元的第一反應就是,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他給記者算了算,按照正常進度,完成一幅高60厘米、寬50厘米的繡品,一名有經驗的老師傅獨立完成,需要用一年左右時間。3個月,怎么可能高質量地完成?而且這3個月里,還包括一個春節長假在里頭。 “可再難也要完成,這不是一般的活兒,這是政治任務啊。” 于是,卜元提出了“人歇針不歇”的繡制思路,召集館里繡齡在35年以上的工藝美術大師李錦云、印俊平、馮麗、花麗等6人組成一流班底,采取組合移動法,輪流上繃架,走線飛針。 用“拼盡全力”來形容幾位工藝美術大師干活的勁頭,一點都不夸張。他們說,“這是代表國家送給人家東西啊,就是不睡覺也得準時繡出來,還得繡得漂亮。” 整整91天,沈繡傳人們幾乎是分秒未歇,接力完成了國禮“普京像”,也創造了沈繡人物肖像創作史上用時最短的新紀錄。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