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溫55攝氏度,打不垮鋼鐵意志 洗過蒸汽浴的人可能有這樣的感覺,當蒸汽室霧氣彌漫,溫度超過50攝氏度時,一個健康人在里面堅持超過5分鐘就會覺得胸悶氣短,不得不出來透透氣。 對此,副機電長孟兆旭至今仍記憶猶新。 當時,正值某艇執(zhí)行任務。航行中,該艇先后完成多項試驗任務,驗證了十幾項技術指標。 正當喜悅的氣息遍布全艇的時候,某管路突然發(fā)生了故障,熾熱的蒸汽充滿了整個艙室。 “大家不要慌,都讓開!”霧氣中,剛剛當上副機電長的孟兆旭推開面前的年輕人,不顧一切地摸索到主機操縱臺。 憑著冷靜的心態(tài)、無畏的勇氣、精準的操作,消除了隱患。然而,他卻因長時間吸入大量蒸汽而暈倒在戰(zhàn)位上,等他醒來,戰(zhàn)友們告訴他,他暈倒時,主機操縱臺的溫度已高達55攝氏度。 說到舍生忘死,“深海鐵漢”李洪海也算一個。 那一次,某艇正準備進行一項重要試驗。起航前3天,時任機電長的李洪海病倒了。李洪海拉著試驗指揮部領導的手,反復懇求:“試驗日期不能改啊!我一定能參加試驗,請領導放心!”李洪海還是被送進了醫(yī)院。 一聽住院,李洪海急了:“我不能住院,不能住院啊!”他向醫(yī)生解釋,又向指揮部首長求情:“請相信我的毅力,我是一個戰(zhàn)位指揮員,就是倒我也要倒在艇上!” 首長們被他的誠心感動了! 出海的時間到了,兩個戰(zhàn)友架著李洪海一步一步地向潛艇走去…… “嘎,嘎!”熟悉的戰(zhàn)斗警報驟然響起,“全體艇員,各就各位!”聽到口令,李洪海不顧一切地直奔戰(zhàn)位,他左手扶著椅子,右手拿著報話機,準確地下達著一道道命令…… “試驗成功了!現在轉入正常航行!”當廣播里傳出這振奮人心的消息時,李洪海再也支撐不住身體,一下暈倒在了身后的桌子上。他就是用這種玩命加科學的精神,推開了一個個攔路虎。如今,由他編寫的《潛艇機電長手冊》,成了年輕機電兵的“掌中寶”。 如此年輕,緣何榮譽滿身 二等功臣苑廣成,有一手絕活。 某故障的檢測和定位,在國內乃至世界一直是個難題,尤其在潛艇中,有限的空間里千絲萬縷的線路千頭萬緒,使這一難題更讓人望而卻步。可苑廣成卻下定決心:“我一定要啃下這塊硬骨頭!” 沒有現成的攻關團隊,更沒有現成的信息資料,這是一段孤獨艱辛的旅程。苑廣成從民用技術、陸上技術開始,結合20多年的艇電、岸電經驗,上千次地在各種惡劣環(huán)境里實驗、調試。 白手起家的他,不等不靠,一路攻堅克難,有時為解決一個課題,他連續(xù)10天不離機艙,雙眼熬得通紅。 終于,苑廣成研制出了某故障檢測設備,一舉打破了該領域的技術封鎖。 某監(jiān)測室主任吳水海不怕摔跟頭。10多年來,他帶領骨干隊伍采集了機械、溫度、油液等方面的各種物理化學信息,光存儲信息用的設備就裝了滿滿兩大柜子。 在大量數據分析的基礎上,吳水海和他的團隊不僅完善了檢測、振動監(jiān)測的標準規(guī)范,還制定了部分機械、設備運行管理的技術方案。 今年41歲的吳水海已立過1次二等功、2次三等功,現享受軍隊優(yōu)秀技術人才崗位津貼。 2011年初,某艇員隊機電長吳占杰,帶著包括1名博士、2名碩士在內的10名技術骨干,踏上了“科研之路”。多次到相關技術專家面前和科研院所“軟磨硬泡”,尋求技術支持和援助。 他們克服了軟件應用、資料收集、讀圖建模、動態(tài)鏈接、配音剪輯等諸多技術難題。歷時8個月,研制出某型模擬訓練平臺,大大縮短了人與裝備的磨合周期。 “不要問我在哪里,問我也不會告訴你。我們是中國海軍潛艇兵,航行在無邊的海洋里……” 這首《潛艇兵之歌》唱出了他們的誓言和自信,唱出了他們的使命和擔當。 蘇銀成 于 航 王慶厚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