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屆領導人訪美盤點:江澤民與布什談姚明
www.fjnet.cn?2013-06-09 09:42? 薛雷?來源:中新網 我來說兩句
成果 相互尊重 和平共處 互利共贏 共同推動構建新型大國關系 習近平7日在同美國總統奧巴馬會晤時強調,新形勢下,我們應該深入審視兩國關系。我們需要一個什么樣的中美關系?中美應該進行什么樣的合作來實現共贏?中美應該怎樣攜手合作來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這不僅是我們兩國人民關注的事,也是國際社會關注的事。我們雙方應該從兩國人民根本利益出發,從人類發展進步著眼,創新思維,積極行動,共同推動構建新型大國關系。 外交部公共外交咨詢委員會委員陳明明解釋說,習主席說的新型大國關系本質上是指,中美兩國之間是合作的而非對抗性的關系,而“歷史上的大國都是你死我活、你輸我贏,并以悲劇結局。而我們所倡導的是合作為主。到了21世紀,中美雙方都是核大國,后起的大國與原來的大國要避免走上對抗性的道路,擺脫傳統大國相對抗、相毀滅的宿命,否則會沒有贏者,兩國之間一定要和平共處,這樣雙方都能獲益。” 陳明明說,中美之間一定要建立一個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共同合作、互利共贏的伙伴關系,任何背離這個方向的做法都不符合雙方發展的利益,“只有一個選項,就是合作,沒有第二個選項。” 在合作共贏的道路上,陳明明認為,首先在戰略思維上要有一個準確的定位;其次,在各個具體領域中,要有全方位的合作,這樣才能打好中美合作的基礎,促進中美伙伴關系的發展。 解惑 什么是“非正式會晤” 在外交領域,高層領導人互訪通常采用正式訪問,這種形式一般具有特定程序、慣例,有時稱為友好訪問或正式友好訪問。國家元首的正式訪問還可稱為國事訪問。而非正式訪問,是相對于正式訪問的一種簡約化形式。 北師大教授張勝軍把這種形式定義為:“不具有正式訪問中的程序、慣例,一種在會晤的時間、地點都具有隨意性的訪問形式,是一種非規定動作。”在張勝軍看來,能夠采取非正式會晤,能夠反映兩國關系的密切性,同時也是發展合作的內在需求、外交戰略上的一種必要手段。 鄧小平 1979年 中國領導人首次訪美 戴牛仔帽 受元首禮遇 展現親和力 最早的一次中國領導人訪美,要追溯到1979年。當年1月28日至2月5日,中國國務院副總理鄧小平對美國進行了正式訪問。這次訪美發生在中美建交后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是新中國成立后中國領導人首次訪美。 在美國期間,鄧小平同美國總統卡特等領導人就發展中美雙邊關系等問題舉行了一系列會談。訪問期間,兩國簽署了科技合作協定、文化協定等一系列文件。 作為正式訪問,鄧小平在美國得到了國賓禮遇。1月28日,鄧小平的專機降落在美國阿拉斯加空軍基地時,美國副總統蒙代爾、國務卿萬斯分別偕夫人迎上去握手歡迎。隨行的新華社副總編輯彭迪后來表示:“這次美國政府的迎賓規格超出了常規。通常情況下,即使是外國元首對美國作正式訪問,美方也只由高級禮賓官員到機場迎接。國務卿只在市中心華盛頓紀念碑后等待前來的貴賓。” 1月29日,鄧小平在白宮南草坪上受到了美國總統卡特、國務卿、內閣重要成員、三軍參謀長、眾參兩院議長的歡迎。除了鳴放19響禮炮(副總理級規格)外,美方當時對鄧小平的接待,一切都是按國家元首級標準進行的。當晚,卡特總統為歡迎鄧小平舉行的國宴更是盛況空前,白宮方面此前還特地找到中國駐美聯絡處主任柴澤民,打探鄧小平喜歡吃什么。后來美方聽說鄧小平愛吃牛肉,于是幾乎每頓飯都為他準備了牛肉。以致后來有人問鄧小平:“這次來美國最大的印象是什么?”鄧小平開玩笑地說:“小牛肉啊,小牛肉!頓頓都是小牛肉!” 在正式會談之外,鄧小平在其他交流活動中表現出了很強的親和力。這次訪問給人印象最深的一個畫面,就是鄧小平在觀看牛仔競技表演時戴上牛仔帽的瞬間。當年2月2日,鄧小平來到了休斯敦附近的西蒙頓小鎮,在那里觀看牛仔競技表演。競技場的主人為每位中國嘉賓發了一頂當地產的牛仔帽,鄧小平毫不猶豫地將這頂寬邊牛仔帽戴在頭上,這一入鄉隨俗的舉動引來了全場觀眾的熱烈掌聲。另外,在肯尼迪中心觀看表演后親吻小演員、在和卡特總統會談時“請示”吸煙的插曲,都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結束了30年對峙關系、中美剛剛建交之際,中國領導人首次正式訪美,對發展中美友好關系以及國際關系格局的變化都產生了巨大影響。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