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測數據顯示吉林“6·3”事故未對環境造成影響
www.fjnet.cn?2013-06-09 21:34? 劉姍姍?來源:吉林日報 我來說兩句
為了防止次生突發環境事件的發生,“6·3”事故發生后,省環保部門緊急受命,立刻組織監測、監察人員趕赴現場,實施對事故現場24小時環境應急監測工作。截至6月8日17時,已連續監測125個小時,共組織應急人員150多人次,取樣監測55次,獲得監測數據330組。監測數據顯示,事故現場周邊環境空氣質量達到國家二級標準,事故未對周邊大氣環境造成影響。 6月3日,接到德惠市吉林寶源豐禽業有限公司發生火災事故通知后,省環保廳馬上調度省、市環境監測站兩臺環境應急監測車、環境應急、監測人員20人趕赴現場,迅速對現場進行踏察。經過仔細的排查研判后,查明事故現場消防廢水未出廠區,決定只開展大氣環境質量監測。根據事故現場實際情況,確定對氨氣和揮發性有機物(VOC)兩種特征污染物進行監測。隨即,設置監測點位,確定監測頻次為每小時一次,開展嚴密的環境監測。經過5個頻率的監測后,通過對監測結果分析,將監測頻次從初始每小時一次改為每2小時一次。 據省環保廳環境監測處的負責人劉險峰介紹說,“現行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中沒有氨氣和揮發性有機物(VOC)兩項指標,按照監測規范要求,我們在事發現場上風向布設背景對照點位一個,下風向布設監測點位兩個,呈扇形分布,通過下風向監測點位與對照點位的監測數據變化情況,判斷環境空氣影響程度。”在事故處理的過程中,省環保廳根據現場的實際情況,對監測點的布局進行了3次調整。特別是在液氨倒罐期間,在下風向增設了一個監測點位,加大了監測頻次,改為每半小時監測一次,嚴密監控事故現場的環境質量情況。 與此同時,為了全面掌握事故可能對環境的影響,在距廠界2.5公里的居民區,增加了一個特征污染物的監測點位;在廠界外,增加了對環境空氣常規指標的監測;并對米沙子鎮地下水進行了取樣監測,監測結果顯示,事故未對周邊地下水造成影響。 目前,環境監測工作仍在繼續。(記者 劉姍姍)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