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中美對話平臺級別越高 溝通越具有權威性
www.fjnet.cn?2013-06-10 06:52? ?來源:中國新聞網 我來說兩句
2008年至2013年5年內 新增加約30個對話平臺 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是兩國之間最高規格的定期對話 目前,中美90多個對話溝通機制中,政治、軍事、經貿及科技屬于兩國關系的傳統議題,環境、法律、全球事務為新議題。 有的對話平臺已經穩定存在30多年。比如成立于1983年的中美商貿聯委會,這個平臺號稱是解決中美貿易摩擦的“滅火器”,人民幣匯率、中美貿易不平衡、美國對華出口限制都成為過中美商貿聯委會上的熱門話題。如今的美國駐華大使駱家輝此前曾多次以美商務部長的身份參加對話。 2008年,兩國有60多個對話溝通機制,如今已達到90多個。新出現的對話平臺,往往帶有鮮明的時代特色。 中國近年來頻頻曝出食品安全問題。2008年3月,國家質檢總局與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在京舉行首次中美食品和飼料安全工作組會議。這一溝通平臺延續至今。此外,環保、清潔能源等領域也建立了一些新的溝通對話機制。 在經歷過5次中美戰略經濟對話和6次中美戰略對話后,2009年,中美兩國元首將這兩個對話體系合二為一,形成了目前的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它已經成為兩國之間最高規格的定期對話。 四項議題常現中美對話中 人權等對話曾因摩擦暫停 歷史經驗:每次中美關系出現波折,軍事和人權磋商最易受影響 有國際問題專家指出,概括起來4項議題經常出現在中美雙邊對話中,分別是人權問題、臺灣問題、安全沖突、貿易摩擦。根據歷史經驗,每次中美關系出現波折,軍事磋商和人權磋商最易受影響。 1990年,中美建立人權磋商機制。20多年來,兩國之間的人權對話多次暫停,其中2002年至2008年中斷了6年之久。根據以往的報道,中美在人權問題上存在著諸多分歧。 中美國防部副部長級別的年度防務磋商機制始建于1997年,隨后發生中國駐前南使館被炸事件,該機制到2002年12月才重啟。 鏈接 中美間引人關注的對話平臺有哪些? 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 規格最高 6月5日,習近平主席特別代表、國務院副總理汪洋與美國總統奧巴馬特別代表、財政部長雅各布·盧通話。雙方就中美經濟關系以及第五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籌備工作等交換了意見。 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是兩國之間最高規格的定期對話,從2009年起每年舉辦一次,在中國和美國輪流舉行。 這是就事關兩國關系發展的戰略性、長期性、全局性問題而進行的戰略對話。從雙方陣容可以獲知對話的分量,戰略對話的主持人一般是中方主管外交的國務委員和美國國務卿,經濟對話的主持人一般是中方的副總理和美國財長。 2009年7月27日至28日,首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在華盛頓舉行 2010年5月24日至25日,第二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在北京舉行。 2011年5月9日,第三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舉行,中美軍方代表首次參加對話。 2012年5月3日至4日,第四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在北京舉行。 中美人權對話 分歧較大 中美人權對話是兩國間在人權領域的外交對話機制。1990年12月,美國負責人權事務的助理國務卿對中國進行訪問,標志著中美人權對話的開始。從1990年至2002年12月一共舉行了13次對話。 2004年3月,由于美方執意在聯合國第60屆人權會議上提交反華提案,中美人權對話隨即中斷,直到2008年5月,中美第14次人權對話才在北京舉行;而定于2010年前舉行的人權對話,也因緊隨其后的貿易摩擦、美對臺軍售、達賴竄訪等一系列問題被一再擱置。2010年5月,已中斷近兩年的中美人權對話重啟。 去年7月,兩國再次進行人權對話,雙方就國際人權領域合作、法治、言論自由和媒體責任、種族歧視和歧視土著人等問題交換了意見。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5-06]中美對話成果閃耀亮點 經濟對話超出預期
- [ 05-04]中美對話舉行 戴秉國:中國有權走與西方不同道路
- [ 05-03]中美對話最大“戰略”是消除疑問
- [ 02-16]中美對話:正式敲定交強險將向外資開放
- [ 07-11]中國概念股頻曝造假 中美對話擬推跨境審計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