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貢獻香港13%個人新單保費 警惕匯率理賠三大風險
www.fjnet.cn?2013-06-10 11:27? ?來源:南方日報 我來說兩句
不經意間,香港已成了內地投保人的新戰場。同類產品,保費更低,投資收益率更高,理賠更優等被認為是香港保險產品吸引內地消費者的主要賣點。 香港保險業監理處的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香港向內地訪客所發保單中,新造保單保費為28億港元,較去年增長了10億港元,占2013年首季個人業務的總新造保單保費的12.5%。 “香港是一個成熟市場,保險定價機制與內地也不同,產品一定程度優越于內地具有歷史和客觀原因。但隨著內地保險公司越來越強化服務、定價市場化機制逐步推進、投資靈活性增強,這種差距會越來越小。”一位業內人士說。 ●南方日報記者 高國輝 同樣保額內地保費是香港的1.6倍 香港保險業監理處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10年至2012年,來自內地的新造保單保費收入分別為44億港元、63億港元及99億港元,年均增幅逾30%。2008年,內地人對香港個人業務的新造保單保費貢獻度為5.4%,到了2012年,這一數據迅速躍升為12.8%。也就是說,香港保險市場每賣出100港元的新造保單,就有近13港元來自內地投保人。 保費相對便宜是內地消費者熱衷于到香港買保險的動機之一。以年輕女性投保一份保額50萬港元的重疾險為例,保障到100歲,每年保費9685港元,交費20年,累計繳費19.37萬港元,約合人民幣15.30萬元。內地投保相同公司的保額人民幣40萬元的重疾險產品,保障到88歲,每年保費12080元,20年共交保費約為24.16萬元。同樣保額的重疾險,內地保險的保費是香港保險的近1.6倍。亦有香港的大型保險公司職員稱,在同等保費情況下,香港的保額會高出內地2-6倍。 保單收益方面,香港的保險產品也普遍勝過內地。從內地壽險行業歷年平均投資收益率情況看,未達到產品假設的5.5%的收益率水平。去年內地保險業投資收益率更創歷史次新低,只有3.39%。但香港的保單預期年收益率能達到5%-7%,不過由于可以投資一些風險較高的領域,收益波動較大,有時也不敵銀行定存利率。 值得一提的是,匯率波動和可能的法律糾紛是內地投保人無法忽視的風險。首先,從2003年開始,人民幣升值預期陡然升溫。過去十年,港元相對人民幣的貶值幅度達25%。為保持競爭力,香港一些保險公司已經推出了以人民幣計價的保單。 其次,根據目前的法律規定,內地居民購買香港市場的保險產品必須親自到香港簽名,而在內地投保或在內地填寫投保書、繳納保費,再由推銷人員將投保單、保費攜帶到香港的保險公司簽發保單的行為則是違法的。而且,香港保險受香港法律保護,如果要打官司,投保人須親自去香港,成本較高。 最后,內地《保險法》規定壽險公司除分立、合并或者被依法撤銷外不得解散,且保單利益一般能得到延續,但香港在法理上是允許保險公司破產倒閉的,這可能導致投保人的利益化為泡沫。 此外,雖然香港保單的保障范圍可能更多,如重疾險一般涵蓋50多種疾病(內地一般是27種或32種大病),但與內地的認定方法有所不同,有些還是從內地27種大病中分出去的。中德安聯資深壽險專家杜春華說,內地看病香港理賠,或許會帶來疾病認定方面的糾紛。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