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貢獻香港13%個人新單保費 警惕匯率理賠三大風險
www.fjnet.cn?2013-06-10 11:27? ?來源:南方日報 我來說兩句
市場化改革有望彌補內地短板 毋庸諱言,雖然投保手續較內地更復雜甚至面臨諸多風險,但不少消費者還是更加青睞香港的保險產品。近期,內地人到香港買保險成為媒體熱議的焦點,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消費者對當前內地保險市場的不滿。 拋開理賠服務差異不講,內地保險產品偏貴具有客觀原因。據海通證券研究,國內采用公式法為壽險產品定價,目前預定死亡率和預定附加費用率都已放開,但定價利率還處于嚴格管制,不得高于2.5%。過低的預定利率擠壓了投保人繳納保費資金的增值率,從而間接抬高了保費水平。 香港則采用利潤率測試方法計算保費。即先設定好新業務價值利潤率或者內部收益率,再根據該利潤率倒推去計算保費收入。 相比利潤率測試法,采用公式法計算保費,對保險公司保護力度較大,使得保險產品趨于同質化且附加費用率偏高,不利于滿足消費者差異化需求,且加重了投保人的負擔。 在現有定價機制不變的情況下,放開預定利率限制顯得非常重要。光大永明人壽董事長解植春認為,雖然費率改革短期內可能使保險公司利潤空間更小,但將倒逼保險公司按照市場需求進行創新,致力于提高產品競爭力。 另一個迫切需要得到解決的問題是,如何提高內地保險資金的投資收益。去年,13項保險投資新政相繼出臺。多元化的投資工具和更加靈活的政策將熨平保險投資收益率的劇烈波動,并一定程度上提高收益率。 在投資方面,香港顯然有內地無法企及的優勢。“香港是自由市場,一個壽險公司的資金運用,可以根據它的需要投放到全球不同的市場進行配置。當然,可以做不代表必須這樣做,香港對保險公司的投資能力監管是非常嚴格的。”友邦保險集團首席投資總監朱泰和日前在香港接受記者采訪時如是說。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香港的保險業有170年的悠久歷史,且國際巨頭云集,而內地恢復保險業不過35年。相信隨著各項改革進程的推進以及對外開放的深化,內地保險與香港保險市場的差距會不斷縮小。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