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秒被盜10萬元 “超級網銀”如何度過“安全大考”
www.fjnet.cn?2013-06-11 09:18? 鄧中豪、徐岳?來源:新華網 我來說兩句
24秒被盜10萬元 “超級網銀”遭質疑 近日,“超級網銀”的安全問題頻頻出現,使其深陷質疑漩渦。某用戶前不久使用網銀支付貨款,因為出現“支付故障”,按照客服的說法,簽了一份對方發來的簽約授權協議,將自己的賬號關聯了對方賬戶。短短24秒內,網銀內的10萬元被對方悉數盜取。 360互聯網安全中心認為,與“超級網銀”有關的詐騙案例日漸增多,騙子通過釣魚鏈接、交易失敗提示、客服聊天等組合,誘騙受害者進行“網銀授權支付”,由于“超級網銀”并不對雙方關系進行認證,騙子可輕易將受害者的資金盜取。金山毒霸安全中心在對國內105家商業銀行超級網銀簽約的安全性進行簡單評估后亦認為,從“超級網銀”的授權過程來看,包括中、農、工、建在內的絕大多數商業銀行的“超級網銀”并不安全。 在業內人士看來,“超級網銀”的安全漏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授權過程較為簡單——用戶只需輸入賬號、密碼,使用U盾等完成動態認證并登錄網銀;其次,關聯賬戶轉賬過程中既不需要輸入密碼,也沒有手機短信等信息提醒,一旦發生詐騙事件,用戶無從得知,且部分銀行關聯關系的解除過程較為繁瑣;第三,銀行對“超級網銀”存在的風險,并未做到足夠的提示。 對于以上問題,經過記者實測,確實不同程度地存在。 “超級網銀”如何度過“安全高考”? 天津萬華律師事務所律師李琳認為,出現24秒被盜10萬元等詐騙案例,恰恰說明許多用戶對“超級網銀”的功能并不了解,這也一定程度上表明涉案銀行對“超級網銀”的風險提示并不到位。李琳認為,對于客戶資金被盜取的案件,涉案銀行同樣需要承擔一定的責任。 李永壯認為,銀行卡關聯的過程中,需要雙方同時進行U盾的動態認證,一般可以認為雙方是知情的、自愿的。但技術層面的安全并不代表現實操作層面的安全。李永壯建議,應在關聯過程中進行更充分的風險提示,對關聯雙方的關系有所限制,在轉賬過程中增加輸入密碼、短信確認等程序,簡化解除關聯的流程,使犯罪分子得手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趙錫軍指出,確保“超級網銀”的安全性,不僅需要銀行增強風險提示,加強防護能力,也需要用戶增強甄別能力,提升“金融素質”。 建設銀行工作人員提醒,“超級網銀”在為客戶帶來便捷的同時,也在改變用戶的使用習慣。以往很多用戶認為只要銀行卡在自己身上,錢就在自己身上,而在“超級網銀”時代,一些使用習慣可能發生了變化。這需要用戶對“超級網銀”進一步增進了解。 中信銀行工作人員則表示,用戶在辦理“超級網銀”業務前,一定要認真閱讀相關協議,慎重選擇相關服務。不要輕信網絡上的“付款鏈接”,更不要把自己的銀行賬戶和陌生人關聯。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