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2.5影響一線城市人才競爭力 海歸更加重視健康
www.fjnet.cn?2013-06-13 06:51? ?來源:中新網 我來說兩句
身體健康應納入就業機會成本 2007年回國創業“一起寫網”的徐智勇,公司的總部在北京。2012年以來,包括北京在內的一線城市持續遭遇重度霧霾天氣,也給他的工作帶來一些困擾。有一次,一位國外客戶準備來京洽談業務,但是在了解北京近期的空氣質量指數之后,決意避開重度污染的天氣,改變了行程,這客觀上給公司運作增加了一些成本。徐智勇表示理解,但也非常無奈。 這種矛盾糾結的心態也反映在許多年輕的海歸身上。一方面是考慮職業發展的機遇,另一方面卻高度一致地認為,身體健康也應納入在一個城市工作的機會成本。“畢竟工作不是一輩子都要做的事情,而生活是。”德國錫根大學媒體學碩士呂釗說,在選擇工作時,還是應當考慮到這個城市的環境給人的身體帶來的附加效應。“雖然在人生的上升期只會考慮更好的機會和更高的待遇,但是假如某個城市明顯不適宜居住,那么機會再好也會放棄。” 和呂釗持一樣觀點的人并不在少數。“工作還是事業并不意味著生活中的一切,而一個健康的、積極向上的生活方式更為重要。”英國曼徹斯特大學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趙右南說道。“身體健康在某種程度上是不可逆的,一旦惡化須投入大量人力財力。”他的同學馬源宏也表示認同。 期待改變以提升主觀幸福感 當前,人們普遍關注海歸在歸國后跨文化方面的沖擊和不適應。這主要是指海歸們在經歷了國外的學習或工作后,再次回到自己的母文化中,還需對母文化有一個再度適應的過程。然而,留學生歸國后的不適應,還突出表現在對自然環境的不適應。這一點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 英國格拉斯哥大學國際會計與經濟管理專業的何蘭珊在英國學習將近一年,她說周圍的朋友回國就能明顯覺得國內的空氣很差。也正因為如此,他們會時常瀏覽一些天氣類的網站或APP應用,關注自己心儀就業地區的空氣質量指數如何。 面對這種自然環境變化所帶來的逆向沖擊,中國青年海歸協會會長林熙也建議,地方政府應該重視當地的環境治理,給民眾創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環境,吸引更多的人才。“環保牌”或許會為一些城市在未來的人才引進中帶來新的契機。人民日報海外版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6-05]上海去年PM2.5平均濃度超過國家標準
- [ 05-13]調查顯示半數以上的人不了解PM2.5
- [ 05-08]調查稱近半民眾認為氣候不正常 超半數不了解PM2.5
- [ 05-07]中日韓設立政策對話機構合作應對PM2.5飄散
- [ 05-03]中日韓將舉行環境部長會 重點討論中國PM2.5問題
- [ 04-15]治理PM 2.5油品添加劑推廣兩年無人問津
- [ 04-15]專家:北京想3年內解決PM2.5污染問題不大可能
- [ 04-09]傳9至11層樓PM2.5濃度高 環保局稱取決于微氣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