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今年的端午節,紅十字會社監委委員王永過得可一點也不輕松,這兩天他一共發了10條微博客,其中9條和社監委暫時不重啟調查“郭美美事件”的決定有關,而他,也從即日起,不再擔任社監委新聞發言人的職務。這個端午節,王永再次因為郭美美事件被推到了風口浪尖,成為媒體關注的大紅人。
擔任社監委新聞發言人的半年里,王永心中的滋味該如何形容?不再擔任新聞發言人的職務,是迫于壓力還是別的原因?昨天王永接受了中國之聲記者的獨家專訪。
光頭的王永,早在15年前就是個名人了。1998年他就發起了“順風車”公益活動,他的車從紅旗、本田、奧迪換成現在的奔馳,一萬多人搭乘過,慢慢地,他成了大家眼里可愛的“順風車王”。被人誤解過,甚至被人用飲料潑過,但越來越多的人記住了他的好。
半年前,王永和王振耀、劉姝威、白巖松等16位社會知名人士被邀請擔任紅會的社會監督委員,而他被選為社監委的新聞發言人。那個時候他心里一定飄過自豪的滋味,可是半年來,他在這個位置,被質疑,被責難。
王永:半年來我認為自己的工作問心無愧,做了不少的工作,但還是受到很多的質疑,最大的質疑來自蘆山地震后,我作為社監委的新聞發言人管理社監委的官方微博,很多時候好像在為紅會辟謠。
蘆山地震后,網上的質疑聲依然此起彼伏。事情過去了,但王永一直盼著能給自己辟個謠。
王永:我只是接受了大家的投訴,調查以后我去發布調查結果。我所接到的上百個投訴里只有幾個被查實是真實的,這樣就會給網友一種錯覺:你們是不是在給紅會辟謠。我想講清楚,我從來沒有給紅會辟謠。
在擔任社監委委員及新聞發言人的半年里,王永曾先后三次提出重查郭美美事件。
王永:郭美美事件主要是為了還公眾以真相和事實,我作為普通的網民我對郭美美事件也不是很了解來龍去脈,站在社監委的角度來講,重查郭美美事件或許重塑紅會的公信力,但我認為只要一天不查清郭美美事件,紅會就很難恢復自己的公信力。
就在剛剛舉行的社監委年中會議上,在對社監委是否啟動重查郭美美事件進行表決時,出席會議的14位委員只有劉姝威和王永倆人贊成。
王永:會議最終決定,由社監委建議紅會協調相關部門,對于新發現的關于郭美美事件的證據進行調查,同時也歡迎任何單位和個人提供新的證據。
別的委員反對重查的原因,王永總結為三種意見。
王永:有些委員認為,紅會以及紅會社監委的工作不需要再糾結過去了,還有些委員認為,聯合調查組已經于2011年的3月31號公布了調查結果,郭美美炫富的資產和紅十字會與公眾捐款無關。很多委員就認為,沒有必要在沒有新的證據下,重新開展調查。第三部分委員認為,社監委目前沒有獨立的調查資格,以及專職的工作人員,如果有新的證據需要重查,也應該由紅會聯合有關部門來進行。
少數服從多數,王永接受集體的最終決定,只是他依然堅持,要以自己的方式繼續關注事件的去向。社監委的這次會議后,王永也不再是新聞發言人,他說,不是被辭職,更不是迫于什么壓力,是社監委新聞發言人制度有了新的變化。
王永:這個也是白巖松委員的提議,他認為,以后定期召開媒體溝通會,由秘書長來召集委員來開會。比如調查的就找袁岳,財經方面的就找劉姝威來參加,這樣的話每個委員都有發言的機會。意味著社監委的新聞發言人的制度重新確立以后,每一個人都是新聞發言人,都可以在自己擅長的領域為社監委工作。
過去的半年里,有朋友勸他離開社監委,何必出力不討好?
王永:如果沒有人愿意承擔責任、冒風險,那中國的改革只能是紙上談兵。就像我推了15年的順風車,大家都認為社會很冷漠,沒有人愿意互相幫助,我就號召我的朋友一起做,每個人都從我做起,這個社會就好了。
為了監督紅會,所以成立了紅會社會監督委員會,人們希望在他們的監督下,紅會的工作能夠更加透明。沒想到,社監會本身也成了被質疑的對象。于王永本人來講,這起針對他和社監會的風波或許有些委屈,但對于紅會乃至于整個慈善事業來說,苛責某種程度上就是一種愛護。(記者 馮會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