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龍”再度深潛進行科研實戰 將轉戰三處海域
www.fjnet.cn?2013-06-15 06:58? ?來源:中新網 我來說兩句
風光旖旎的6月,風疾浪高的南海,檢修一新的“向陽紅09”母船和一身戎裝的蛟龍號,斗志昂揚的科考團隊,中國科考在這樣的時空里,以堪稱豪華的陣容,開始了真正走向深藍的歷史性跨越。 走向深藍、認識深藍、開發深藍、守衛深藍,對我們這個世代守望大陸的農耕民族來說是一場思想上的革命,更是一種能力上的考驗。曾幾何時,我們的科學家只能用想象力,或是在實驗室里,或是在夢中去勾勒那個神秘的大洋洋底世界。他們中的極少數只有在國際科研合作的難得背景下,才能有幸乘坐美國阿爾文號載人深潛器走馬觀花地匆匆看一眼心馳神往的洋底世界。然而,成功完成7000米級海試的中國蛟龍號載人潛器已經改變了這一切,它使我們的科學家第一次擁有了與國外同行相同,甚至更好的深潛科研平臺。而他們將在這個平臺上為增進人類對海洋的認知,為保護和利用海洋做出更大貢獻。 適應新使命 實現角色轉變 從挑戰下潛極限的海試到注重實戰效果的科研,這是此次“蛟龍”入海使命與以往的最大不同。對這一點,潛航員即蛟龍號駕駛員傅文韜有充分認識,他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完成海試后,“蛟龍”的使命就是科研,而科學家就是其真正主人,作為潛航員,我們要盡最大努力滿足科研需求,操作好潛器,全方位服務科學家深海科研。” 不僅潛航員要完成從沖擊深潛記錄的海試向探索深海奧秘的科研轉變,“蛟龍”自身也要進行有針對性改進,適應角色的變化。蛟龍號副總設計師胡震介紹說,之前海試期間,發現蛟龍號的機械手存在一些問題,為了適應洋底取樣的需求,對其進行了改進,現在機械手更加靈活有力。此外,相關團隊還改造了聲吶測量裝置,讓其在海底更好認路;進一步增強探照燈源,讓“蛟龍”“目光”在海底覆蓋更廣;進一步改進視頻系統,使圖像更加清晰。“通過試驗性應用航次,蛟龍號將逐步提高作業能力,改進作業方法,加速潛器新技術應用,讓其更加貼近科學試驗的實際需要。”胡震說。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蛟龍號上加裝了定位系統,據試驗性應用航次總指揮、國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主任劉峰介紹,之所以加裝該系統是因為科學應用對定位的要求更高,有了該系統后,“蛟龍”在海底的絕對坐標定位可以達到米級精度,最大誤差不會超過10米。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6-14]蛟龍號抵達南海作業區
- [ 06-13]“蛟龍”號首個試驗性應用航次遭遇惡劣海況
- [ 06-11]“蛟龍”前往南海等地科考 “乘客”揭秘準備工作
- [ 06-10]蘇南碼頭數百民眾歡送“蛟龍號”出征南海
- [ 06-10]專家析蛟龍號“蛻變” 已登同類型潛水器深度榜首
- [ 06-10]“蛟龍號”深潛器起航 將駛向南海及北太平洋
- [ 06-09]“蛟龍號”載人深潛器將遠航 駛向南海及北太平洋
- [ 06-08]“蛟龍號”載人深潛器將遠航 駛向南海及北太平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