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龍”再度深潛進行科研實戰 將轉戰三處海域
www.fjnet.cn?2013-06-15 06:58? ?來源:中新網 我來說兩句
踏上3航段 首戰從南海開始 經歷過風浪等考驗的“蛟龍”走向科研之路并不輕松。據介紹,現階段它并不具備常態化業務運行的條件,必須首先開展試驗性應用,用約5年時間才能逐步實現從海試向常態化業務運行的過渡。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蛟龍號開展試驗性應用的首個航次就出手不凡,在該航次3個航段都重任在肩:第一航段在我國南海進行長基線定位系統的功能試驗,并開展深海科學研究;第二航段在東北太平洋中國大洋協會多金屬結核勘探合同區,重點開展近底生物調查、地質取樣、海底攝像及海底沉積物劑量反應試驗等;第三航段在西太平洋中國大洋協會富鈷結殼申請區,利用照相、攝像、聲學地形測量等手段進行近底測量和取樣,獲取海山區環境參數。 在南海開展深潛科考,對南海深部過程進行高精度、高分辨率的現場探測,探究南海深海過程演變一直是我國科學家的夙愿,在蛟龍號海試取得重大進展后,有關方面正式向主持蛟龍號項目的中國大洋礦產資源研究開發協會和科技部遞交申請,希望借助蛟龍號這一獨特的科研平臺,最終,申請得到批準,“南海深部計劃”相關科學研究任務列入第一航段。為實施該項科研任務,有6位科學家遠征南海,完成下潛、實驗設備操作等復雜繁重工作。 通過完成第二、三航段的科研任務,我國科學家將借助蛟龍號這一科研平臺,獲得一大批關于兩區域的海洋生物和洋底地質環境數據,可以推進人類對兩區域的準確認知,促進開發利用。 建立3機制 貫徹安全第一原則 洋底充滿奧秘和誘惑的同時也危機四伏,科學家畢竟是非專業深潛人員,身處數千米水下潛器狹小空間內,如何保障安全呢? 劉峰表示,蛟龍號始終堅持安全第一原則。為確保本試驗性航次絕對安全,建立了3個機制。一是建立起科學家深潛審核評估機制,確認其具備了隨艇下潛的身體等條件。二是短期培訓機制,通過培訓讓科學家了解和掌握潛器的基本性能、內部作業規程;訓練的重點內容,就是讓這些科學家“乘客”能在突發情況下自己駕駛潛器返航。三是確立2名潛航員加1名科學家下潛機制,也就是說,每次下潛將由2名潛航員搭載1名科學家。明確科學家的主要任務是進行水下觀測,同時強調其協助潛航員完成近底作業。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6-14]蛟龍號抵達南海作業區
- [ 06-13]“蛟龍”號首個試驗性應用航次遭遇惡劣海況
- [ 06-11]“蛟龍”前往南海等地科考 “乘客”揭秘準備工作
- [ 06-10]蘇南碼頭數百民眾歡送“蛟龍號”出征南海
- [ 06-10]專家析蛟龍號“蛻變” 已登同類型潛水器深度榜首
- [ 06-10]“蛟龍號”深潛器起航 將駛向南海及北太平洋
- [ 06-09]“蛟龍號”載人深潛器將遠航 駛向南海及北太平洋
- [ 06-08]“蛟龍號”載人深潛器將遠航 駛向南海及北太平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