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社部:社保“雙軌制”終將合并統一
www.fjnet.cn?2013-06-17 06:39? 徐博?來源: 我來說兩句
新華社記者 徐博 當前,我國的養老保險已經實現了制度上的全覆蓋,但不同人群待遇差別較大。這種差別是如何形成的,到底有多大,怎樣才能彌合? 隨著改革開放的逐步推進,從1985年起(少數地區從1984年起),各地紛紛開展了重建養老保險社會統籌制度的試點。1991年,國務院頒布了《關于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在全國建立養老保險社會統籌制度。由此,逐步形成了養老金的“雙軌制”。 中國社會科學院勞動和社會保障中心主任王延中介紹,改革開放之前以及改革開放初期,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和企業職工退休金基本沒什么差別。 “雙軌制”形成后,機關事業單位人員退休后按退休前工資的一定比例發放,并與在崗者工資增長掛鉤。多數退休者退休金一般不低于退休前在崗檔案工資的70%,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稱者大多在80%以上。 而企業退休職工領取的基本養老金參照的主要是社會平均工資。由于大批非正規就業和中低收入者的存在,社會平均工資一般低于正規就業人員的平均工資。由此,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退休人員的養老金差距逐漸擴大。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近日發布的“中國健康與養老追蹤調查”顯示,新農保的養老金中位數為每年720元、城鎮居民養老保險的養老金的中位數為每年1200元,政府或事業單位養老金的中位數為24000元,企業養老保險金的中位數為18000元。 為了彌合這種差距,2005年至2012年,我國已連續8年較大幅度調整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2012年調整后企業退休人員月人均養老金達到1721元,8年累計月人均增加1021元。 “‘碎片化’的制度必然導致待遇上的差別。”清華大學教授楊燕綏說,“只有對養老制度進行頂層設計、結構調整,才能從根本上彌合這種差別。” 2008年2月,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并原則通過了《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試點方案》,確定在山西、上海、浙江、廣東、重慶5省市先期開展試點,與事業單位分類改革配套推進。《社會保障“十二五”規劃綱要》提出“在試點的基礎上,積極穩妥地推動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胡曉義介紹,無論是養老還是醫療,很多事業單位包括機關的社會保險制度改革正在穩步推進,其人員與企業職工一樣逐步參加了各類社會保險。隨著社保標準的提高和改革的不斷推進,“雙軌制”終將合并統一。 “下一步,我們將改革和完善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社會保險制度,在推進事業單位分類改革的基礎上,同步推進機關事業單位社會保險制度改革。”胡曉義說,“實現企業與機關事業單位各項社會保險制度的有效銜接,實現新老制度的平穩過渡。” (據新華社北京6月16日電)北京日報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5-31]人社部:對所有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實名登記
- [ 05-29]人社部發布2013年中央機關公開遴選公務員公告
- [ 05-28]人社部副部長:要旗幟鮮明地反對就業歧視
- [ 05-28]人社部:養老金結存23941億 去年錄公務員18.8萬
- [ 05-10]人社部:今年城鎮登記失業率力爭不超4.6%
- [ 04-25]人社部:將穩慎地研究是否推遲退休年齡問題
- [ 04-25]人社部:正在探索和推進城鎮化后的戶籍制度
- [ 04-11]18名律師致信人社部要求公考消除戶籍歧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