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怒斥古墓強毀惡性事件 市民表示已感麻木
www.fjnet.cn?2013-06-17 18:48? ?來源:中國新聞網 我來說兩句
對于廣州官方這次怒斥事件,不少市民已感麻木。他們認為,廣州過去三十年的經濟發展,已經給社會造成了輕視文物和歷史建筑價值的印象,如今雖然保護文化古跡的思想抬頭,也開始立法保護,但依然擋不住民間資本和國企的“先斬后奏”或者“睬你都傻”慣性思維。 過去三十年的經濟大發展熱潮中,廣州市民曾不斷呼吁保護歷史建筑和文化遺跡,但最終的事實都是,它們要為經濟建設讓路。例如,有著83年歷史、“藏”在廣州市中山四路芳草街的惠愛堂;東山梅花村在民國期間興建了一批南洋花園別墅;越秀區中山四路長塘街的制治使凌公祠;東山民國小洋樓署前樓等等,在爭議和嘆息聲中逐一消失。就連別具特色的恩寧路騎樓街也一度面臨被拆。 有市民指出,廣州的歷史建筑本來就不比國內其他城市豐富,在長期的經濟發展中,政府已經給人們一個經濟為先的印象,別說法律不夠完善,就算法律監管到位,很多開發和施工單位也不怕違法,因為法律的懲戒畢竟有限。民間資本開發毫無顧忌,有國企背景的施工單位就更加不會小心翼翼。像這次古墓事件,國企肆無忌憚破壞古墓群,為的是建設廣州地鐵,政府能拿他們怎么樣?違法的后果,也就是罰款而已,而這些國企,有的是錢。 更有市民進一步指出,對于企業而言,破壞古墓的罰款,要遠遠少于保護古墓拖延工期的成本,破壞古墓以保證工期,企業巴不得這樣做。 一周前,廣州兩棟民國建筑被強拆事件,暴露了廣州保護文物立法不完善的問題;而如今古墓群被強毀事件,則揭示出這座經濟城市里,法律也不能阻嚇破壞文物的經濟驅動力這一嚴峻問題。 尤其讓人擔憂的是,通過這兩個事件,人們發現,政府的決策效率,也已經卷入了經濟建設的利益博弈中難以自拔。因為這兩個事件都顯示出,對于文物和歷史建筑的價值定性,廣州的考古專家是相當迅速的,兩棟民國建筑在去年被輿論呼吁保護后,有關專家迅速就進行了研究定性,力主保留。 而這次五座被毀古墓,考古專家也只用了一個多月的時間,就完成了勘探報告。現在的問題就在于,在把專家的定性迅速提升到歷史建筑保護的法規層面時,政府部門拖延猶豫,結果造成一年后開發商強拆成功;而在根據專家意見援引法律來保護文物的時候,違法的代價難以讓大企業畏懼。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6-17]政府一紙“緩拆令”為何難阻兩幢民國建筑被“強拆”?
- [ 06-05]數十人夜拆民宅 副鎮長承認在場否認打人
- [ 06-04]農婦抵制強拆被拘禁毆打 主要當事人被免職
- [ 06-04]黑工廠河堤邊非法煉油 8000余平方米違建被強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