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這個排污口再往上游走100米,這里是從市區過來的污水總管線的泄流口,一般污水量過大的時候,污水就會從這里泄流到神定河。不過周邊的村民告訴,這里經常性的有污水排出。從周圍的水痕和泄流口的垃圾來看,幾個小時前,這里都還在排放污水。 據了解,十堰市污水處理廠是十堰最大的污水處理廠,1998年由中央和地方財政共同出資2.76億元開始建設,2003年投入適用,2009年,國家又投入1.4億元進行了二期改造,目前日設計處理量16.5萬噸。也就是說,總共投入了四個多億的十堰市污水處理廠,一邊處理著污水,一邊又將污水直排入河。附近村民直言,純粹是浪費國家的錢。 了解到,十堰城區一年的污水總量約為8000萬噸,其中65%的污水經納污管道被引入十堰污水處理廠,按照16.5萬噸的日處理量計算,污水處理廠一年的處理能力近6000萬噸,理論上,污水處理廠完全有能力全部處理這些污水。 因為無法獲得允許進入污水處理廠進行采訪,5月20號,在污水處理廠附近的居民樓上俯瞰污水處理廠,發現整個污水處理廠非常安靜,靠近道路這一側的十多個水池,幾乎都處在干涸狀態。污水處理廠為什么要向和河道排污?當地環保部門又是如何監管的呢? 5月20號,以普通市民投訴的身份,來到了十堰市環保局。環境監察支隊應急信訪辦公室的一位工作人員,在登記了我們的投訴內容之后,將我們帶到了監察大隊辦公室。 然而,辦公室的工作人員卻告訴,因為辦公室沒有人,對我們的投訴還不能去現在處理,而且還要請示領導。隨后工作人員拿著電話走出了辦公室,大約過了十分鐘,這位工作人員再次回來。他告訴我們,這個事環保局之前都已經知道,現在正在對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也就是說這個企業環保局已經立案了,現在正在上報市政府。隨后追問這位工作人員,為什么立案了還在排污,這位工作人員顯得有些不耐煩,直接對說,你這樣問我我怎么說,就是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不夠。并告訴,到時處理完了,有結果了會打電話。 從環保局出來,再次來到了污水處理廠旁的排污口,看到,污水口已經沒有再排先前看到的黑色污水,顏色偏黃,仔細看也仍然非常臟。 在十堰市政府網站,看到了一份2012年7月份下發的《神定河等五條不達標河流綜合治理工作方案》的通知,這份公開文件寫明:長江水利委員會對十堰市五條河流進行全年,全斷面監測顯示,除官山河之外,其余包括神定河、犟河、泗河、劍河,四條漢江支流均為劣五類水質。 5月21號,來到了位于十堰市鄖縣的神定河最下游,一河污濁的神定河水,就從這里最終匯入了漢江,向下再流幾十公里,漢江也會最終匯入丹江口水庫。 二、陜西紫陽:30萬人生活污水直排漢江南水北調水源竟成天然化糞池 我國的地表水按功能高低分為五類,五類水意味著只能用于農業用水和景觀用水,而劣五類則意味著連農業灌溉與景觀用水都不達標,而現在,神定河里的劣五類水就這樣通過漢江,最終匯入丹江口水庫。有報道說,最多時神定河每年流入漢江的污水超過5000萬噸,神定河只是漢江眾多支流之一,那溯漢江而上,那里的狀況又如何呢? 隨后來到陜西省紫陽縣,在紫陽縣的客運碼頭,看到一條正在排放污水的排污管道。當地居民說,這是紫陽縣城最大的排污口之一,這些污水主要來自縣城居民的生活污水,居民告訴,這些水本來是可以進入沉淀池的。 這位居民所說的沉淀池修在觀江平臺的下面,但是由于年久失修等原因,無法承載大量的生活污水。眼下,這些生活污水只能直接排入了漢江,經過安康市匯入丹江口水庫,也就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最重要的水源地。 采訪中發現,紫陽縣城的居民都知道,漢江里的水是流往北京的,他們也知道國家的重點民生工程南水北調也在使用漢江里的水。但是,在漢江兩岸肆意傾倒生活垃圾、隨意排放生活污水及糞便,是現在漢江岸區百姓司空見慣的現象。在客運碼頭的一座名為“漢江之星”的游艇上,一名營業員告訴,他們用過的污水都是直接排入漢江。 看到,這艘最低消費688元的游輪周圍漂浮著大量的生活垃圾,就在游輪的船頭,一條排水溝正在向漢江里排水,在江邊的入水口,漂浮各種顏色的生活垃圾。 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沒有經過沉淀或者其他任何處理,直接倒入了漢江,其污水管道基本上都是直接通入江中。順江而上,可以明顯看到隨意拋撒的一堆堆垃圾和一條條通往漢江的污水溝,花化綠綠的垃圾和已經發黑的污水溝與碧波蕩漾的漢江水面形成了鮮明對比,當地百姓和交談時說,連他們都說,現在漢江就是紫陽縣城的天然化糞池。 在紫陽縣火車站,看到,公共廁所旁邊的沉淀池的管道已經破裂,大小便沒有經過任何處理,直接流入了漢江。沿著漢江岸邊看到,每隔幾百米的地方都有排污管道。在漢江邊上的有一家名為鐘鼓灣農家菜莊的飯店,這里的老板告訴,飯店的生活污水也是直接排入漢江。 紫陽縣城里,一家名為硒味農家樂的飯店老板告訴,沿江的飯店當中,沒有一家的污水經過任何處理,連沉淀池都沒有,都是直接排入漢江。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