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救市正能量逐漸積聚
www.fjsen.com?2013-06-20 09:46? ?來源:上海證券報 我來說兩句
⊙姜韌 ○編輯 楊曉坤 “救市”對于股市而言,支持者和反對者的觀點永遠針尖對麥芒互不相讓。但事實上,“救市”舉措在任何市場都隨處可見,只是“救市”的形式不同而已。 由遠至近歷數海外市場“救市”舉措,例如,20世紀90年代,中國臺灣地區股市曾從萬點跌回2000點,跌幅遠超過A股滬指6100點至今的跌幅,但是現在臺股基本收復了股指失地。臺股“救市”有三板斧:一是通過“喝咖啡”的形式,鼓勵市場機構投資主體逢低承接,并主動透過媒體對外公布消息,表明做多意愿;二是鼓勵臺灣地區“勞工保險基金”、“勞工退休基金”、“公教人員退休撫恤基金”和“郵政儲蓄基金”等四大基金入場;三是動用規模達5000億新臺幣的“安定基金”,即平準基金。 日股在1990年前后最高曾超越3萬多點,但至今僅剩下4折左右,表現遠遜于臺股,除了經濟因素,日股“救市”雖然也有三板斧,但入市舉措實施整整晚了10年,具體措施如下:一是2002年9月18日,日本央行突然宣布,為了維護日本金融體系的穩定,日本央行將直接收購11家全國性商業銀行以及4家地方商業銀行手中所持有的上市公司股票;二是由于2008年金融危機,2009年2月3日,日本央行宣布再度入市,到2010年4月底前,最多斥資1萬億日元,以市價購買商業銀行持有的股票,以改善這些金融機構因股價下跌、資產縮水而惜貸的狀況;三是2009年10月開始,日本央行推出總額高達35萬億日元的資產購買計劃,此次“救市”范圍更廣,35萬億日元的龐大購買計劃包括了日本政府債券、短期國庫券、ETF、日本房地產信托基金、商業票據、企業債等諸多金融領域。日股受累日本經濟,歷史上的繁榮已難回復,但“救市”舉措還是幫助日股逐步擺脫了歷史的低谷。 美股“救市”舉措與上述臺股和日股略有不同,美聯儲三次注入流動性并不直指股市,而是針對整體金融市場注入流動性,但是美國聯邦政府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直接購買了數十家大型金融機構以及三大汽車股的優先股,屬于一種更直接的“救市”方式,至今美股已經再創歷史新高,樓市也已復蘇。 通過上述各類“救市”形式可見,“救市”舉措并非錦上添花,往往是在市場低迷且受外圍影響之際的扭轉趨勢之舉。如今A股無論是估值還是指數仍徘徊于歷史低谷區域,表現可謂低迷。與此同時,由于美元升值、美債走強,“中國大媽”被虛擬做多金市的背后,則是國際資本看空“金磚四國”并且逆襲新興市場股市。因此,現在時值經濟轉型的關鍵時刻,A股“救市”的正能量將會逐漸積聚,近期匯金增持金融股范圍擴大隱含利好因素。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