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時代,大夢想——從王亞平太空授課談起
www.fjnet.cn?2013-06-20 15:39? 楊駿?來源:新華網 我來說兩句
這是航天員王亞平的倒像映在水球中。新華社記者李鑫攝 新華網北京6月20日電(記者楊駿)6月20日,天宮一號飛船,王亞平面帶微笑,正為地面的孩子們上一堂有趣的太空實驗課,自信和從容洋溢在臉上。這一刻,恬靜而美好。而那份微笑,又豈止一個飛天夢所能概括。 矢志不渝 曾記否,80年前,航天之父錢學森赴美深造,是怎樣一番心情。“現在中國政局混亂,豺狼當道,我到美國去學技術是暫時的,學成之后一定回來為祖國效力。”臨行前,他向同學袒露心聲。 寥寥幾句話,每個字,掂掂看,包含的心思有多重? 在美國大學,一位美國學生嘲笑中國人只會抽鴉片、裹小腳,愚昧無知,給年輕的錢學森留下了刻骨銘心的屈辱記憶。從外國人的嘲笑,到今天王亞平等人淡然的微笑,滄海桑田,中國人體驗的情感,一言難盡。 一個人需要有自信,因為它是通往成功之路的起點。對于一個國家和民族來說,自信同樣彌足珍貴。錢老等老一輩科學家苦心孤詣、奮發圖強,讓中國人有了不少可以載入史冊的圓夢故事,“兩彈一星”、“人工合成牛胰島素”、“雜交水稻”等一大批高水平科技成果,成為了中國人樹立科技自信、追逐夢想的堅固“地盤”。 經過60多年社會主義道路的不斷探索,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的“摸石頭”階段,和這10年的自主創新,中國人逐漸沉淀出了那份自信。 嫦娥上天探月,神十飛天,對接天宮,創造中國精度;蛟龍入海,載人深潛突破7000米,創造中國深度;2011年,中國成為全球第一大專利申請國…… 在如今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中,科技始終居于龍頭地位,可以說是撬動中國夢實現的“杠桿”。 從冒著狂暴的黃沙,頂著火辣的烈日,在人跡罕見的大沙漠中風餐露宿,到在高度現代化的實驗室與外國同行合作,中國科技人員所走過的歷程,也是整個民族科技發展的縮影。無論環境怎樣變,成果怎樣推陳出新,這其中的自強不息,報效祖國,堅守夢想,從未改變。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6-20]中國航天員首次太空授課 王亞平登“最高”講臺
- [ 06-20]太空授課主講人是神十女航天員王亞平
- [ 06-20]快訊:王亞平利用水袋和金屬圈做成了一個水膜
- [ 06-20]快訊:王亞平展示通過細繩連接在支架上的小球
- [ 06-20]中國航天員首次太空授課 王亞平登“最高”講臺
- [ 06-20]太空授課主講人是神十女航天員王亞平
- [ 06-20]王亞平:中國第一位“太空教師”
- [ 06-20]中國航天員今首次太空授課 王亞平登“最高”講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