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專家解讀我國首次太空授課物理原理 2013-06-21 07:58 來源:新華網(wǎng) 責任編輯:林洪熙 我來說兩句 |
神舟十號航天員在天宮一號開展基礎物理實驗,展示失重環(huán)境下物體運動特性、液體表面張力特性等物理現(xiàn)象。神舟十號航天員在天宮一號開展基礎物理實驗,展示失重環(huán)境下物體運動特性、液體表面張力特性等物理現(xiàn)象。 |
6月20日10時許,我國首次太空授課開始。神舟十號航天員在天宮一號開展基礎物理實驗,展示失重環(huán)境下物體運動特性、液體表面張力特性等物理現(xiàn)象。這是航天員王亞平在演示太空質(zhì)量測量。新華社記者王永卓攝 實驗四五:制作水膜、水球——液體表面張力 實驗過程:王亞平把一個金屬圈插入飲用水袋中,慢慢抽出金屬圈,形成了一個水膜。晃動金屬圈,水膜也沒有破裂;往水膜表面貼上一片畫有中國結圖案的塑料片,水膜依然完好。她接著做了第二個水膜,用飲水袋慢慢往水膜上注水,水膜很快變成一個亮晶晶的大水球。再向水球內(nèi)注入空氣,水球內(nèi)形成兩個球形氣泡,既沒有被擠出水球,也沒有融合到一起。最后,王亞平注入紅色液體,紅色慢慢擴散開來,把水球變成了一枚美麗的“紅燈籠”。 專家解讀:這兩個實驗均展示了液體表面張力的作用。受到內(nèi)部分子的吸引,液體表面分子有被拉入內(nèi)部的趨勢,導致表面就像一張繃緊的橡皮膜,這種促使液體表面收縮的繃緊的力,就是表面張力。 表面張力現(xiàn)象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比如草葉上的露珠、空氣中吹出的肥皂泡等。地球引力使得肥皂泡上方變薄破裂而無法長久存在,而太空中的液體處于失重狀態(tài),表面張力不僅大顯身手,還決定了液體表面的形狀。水膜實驗中,表面張力使水膜像橡皮膜一樣搭在金屬環(huán)里,并且比地面上形成的水膜面積更大、存在時間更長。同樣,由于沒有重力影響,航天員向水膜上不斷注入水時,這些水就能夠均勻分布在水膜周圍,逐漸形成水球。 液體表面張力在航天活動中有重要應用。失重環(huán)境下,航天器推進劑貯箱中的液體燃料界面和氣體界面不再是穩(wěn)定的,可能產(chǎn)生液體遷移、氣液混合等現(xiàn)象,導致推進劑無法正常供應。因此,科學家們制造了表面張力貯箱,利用表面張力推動液體推進劑流動,為動力系統(tǒng)提供滿足要求的推進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