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專家:國際機構不愿說出真相 農業部日前批準發放三個可進口用作加工原料的轉基因大豆安全證書,從而使我國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已達82個,準許進口轉基因作物的領域涵蓋大豆、玉米、油菜、棉花等。這一消息迅速引起社會輿論的關注。有人問:中國人在日常生活中到底消費了多少轉基因食品? 其實,最大的轉基因食品消費國并不是中國,而是美國、巴西、阿根廷。日本、歐盟與我國的消費量相當。如果從人口數量來看,我國的轉基因食品消費量并不大。在美國,93%的大豆、93%的棉花、86%的玉米和90%油菜都是轉基因品種。此外,美國80%的包裝食品都使用轉基因作物作為原料。不過,對于轉基因的爭議,在美國也一直沒有間斷。 云南財經大學教授、在美國夏威夷大學取得農業與資源經濟學博士學位的顧秀林,是一位堅決反對食用轉基因食品的專家。她表示,目前國際機構在轉基因食品安全性問題上的態度,都是模棱兩可的。她認為,這是一種反常的現象,原因在于“他們不愿說出真相”。 顧秀林向記者介紹,法國卡昂大學的動生物學家研究小組,曾用兩年的時間給小白鼠做轉基因玉米喂養實驗,結果發現了以下問題:其一,這些白鼠的肝、腎被嚴重損害;其二,雌鼠70%早死,雄老鼠50%早死;其三,雌鼠易患乳腺癌;其四,干擾荷爾蒙分泌,引發病變。在實驗中,喂給小白鼠的是來自美國的轉基因玉米。 顧秀林強調,超過一半的中國消費者對于轉基因食品知之甚少。現在國內由于轉基因食品被合法地允許進入市場,沒有一家超市去檢驗百姓消費轉基因食品是否安全。她說:“我們國家應該進行自己獨立的實驗,這項實驗應該長期進行,需要持續多年而不是數月就能完成,只有這樣,問題才能被暴露出來。”她指出,由于中國人消費了大量的轉基因食用油,因而中國百姓日常攝取食物的5%是轉基因食品。 顧秀林認為,轉基因作物可能會破壞生態平衡。她說,在美國,一種轉基因抗蟲棉種植六年后,人們發現了害蟲出現進化,這種抗蟲棉已無法抵抗產生免疫力的害蟲。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