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稱甘肅民樂縣水陸畫與敦煌壁畫有淵源
www.fjnet.cn?2013-06-22 19:04? 甄馥睿?來源:中國新聞網 我來說兩句
中新網蘭州6月22日電 (甄馥睿)22日,甘肅民樂縣水陸畫研討會在蘭州舉行。民樂縣委宣傳部部長王春燕表示,全國留存下來的水陸畫數量很少,目前所知,僅河北、山西與甘肅省保存有水陸畫。甘肅省共有水陸畫516幅,民樂縣博物館館藏116幅。 據了解,民樂縣現有的116幅水陸畫中,明嘉靖以前繪制61軸,康熙年間繪制51軸,民國時期繪制4軸,民樂縣博物館所藏水陸畫多為明清遺物。這些水陸畫以絹、布為本,用金銀粉、石青、石綠、朱砂等礦物顏料描繪,顏色至今仍鮮亮如故。工筆重彩,色彩絢麗,堪稱珍品。 王春燕說,民樂縣現保存的水陸畫,原是當地彌陀寺舉行水陸法會時懸掛使用的宗教畫,1956年彌陀寺拆除時移交縣文化館,文革期間,這些畫藏在原文化館破爛的煤庫房里,未被“破四舊”的造反派發現,而幸存了下來。 王春燕介紹,1989年,116幅水陸畫藏移交民樂縣博物館之時,水漬、污漬較多,破損嚴重,無法展覽。在國家文物局的大力支持下,先后撥付專項經費進行修復,從2005年4月開始,歷時兩年半完成。修復效果好,達到了預期目標。 敦煌研究院文獻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沙武田表示,一幅完整的水陸畫,可以說是一副完整的天堂、人間、地府三界人神組成的社會全像圖。民樂縣116幅水陸畫對研究中國宗教文化、民俗信仰、服飾裝潢、繪畫藝術等都具有重要的價值。 “水陸畫更是與敦煌壁畫有著直接的淵源關系,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和藝術觀賞價值,是河西地區獨具魅力的文化遺產,不愧為‘可移動的敦煌壁畫’。”沙武田說。 水陸畫也稱“水陸幀子”,是佛教寺院舉行水陸大法會時懸掛于水陸法會內壇的宗教造像藝術品,代表法會所邀請的對象,分為上堂及下堂。上堂邀請的對象是諸佛菩薩、大圣人。下堂邀請的對象是六道眾生。 水陸法會起源于印度,南朝梁武帝(蕭衍)時開始在我國流行,歷經隋唐,宋代形成規模,元明兩代盛行,清代晚期逐漸衰落,演變為一種寺廟文化活動。最初的水陸法會是由朝廷主辦的,漸漸地一些皇親國戚、達賢貴人、文士商賈、地方官吏也開始做水陸法會,后流于民間被用來追薦先祖、祈求平安。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5-27]埃及刻字學生父母道歉 網曝有人敦煌壁畫刻字(圖)
- [ 05-27]網貼稱敦煌壁畫上出現香港記者刻字(圖)
- [ 05-27]網貼稱敦煌壁畫上出現香港記者刻字(圖)
- [ 05-27]神廟涂鴉學生“在家哭一夜” 其母懇請給改錯機會
- [ 01-30]打死都不敢相信 這竟是敦煌壁畫
- [ 01-18]敦煌莫高窟新完成 200多平方米壁畫修復
- [ 12-27]《絲路花雨》載譽歸來 敦煌元素“震撼”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