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門事件后露“真容” 1952年,時任美國總統杜魯門簽發行政令,組建NSA。在上世紀大部分時間內,NSA長期不為人所知的最重要原因,是其刻意保持著神秘性。其建立文件被當作國家機密保存多年,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內部員工都戲謔地說NSA的英文縮寫應該是“沒有這個機構”。 冷戰時期,NSA的活動幾乎沒人知道。活躍在美國諜報“公眾領域”的,只有CIA和FBI。 美國CIA老“諜星”托尼·蒙德斯曾經披露,美國中央情報局和蘇聯克格勃互相監聽“斗法”:1989年春天,中情局派特工在克里姆林宮地下埋設了竊聽器,專門用來監聽蘇聯最高領導人的通話,由此掌握了大量絕密情報;而克格勃在美國駐莫斯科大使館下的竊聽系統則有幾層樓的規模。 NSA第一次出現在公眾眼前,始于尼克松的“水門事件”丑聞。尼克松由于在競選對手辦公室內安裝竊聽器,釀成丑聞黯然下臺。事后,美國國會組建了調查組,在披露了CIA大量不當行為的同時,也公布了3起NSA對美國公民的非法監聽。 2005年,NSA再次回到人們的視野。美國媒體2005年12月就曾經披露,NSA在沒有法律授權的情況下,監聽美國人打向他國的電話。歐洲議會也曾經調查NSA全球網絡,是否監聽普通歐洲人的手機電話,為美國公司提供商業情報。 鼎盛時總部有9000員工 此時,NSA的龐大帝國逐漸浮出水面。美國人發覺,在網絡和通信技術迅速發展的當代,NSA才真正成為諜報巨頭。 一些情報專家都認為,在越戰之后的一段時期,NSA總部擁有高達9000名員工,如今由于經費削減,員工只有5000名左右。不過,在規模和資金預算上仍然比CIA要充足。 調查記者詹姆斯·波姆福德在《秘密團體》一書中寫道,“(NSA)這里是地球上超高效計算機、高級數學家和語言學家的最大的聚集區,比任何一個美國政府部門都缺乏政府和國會的監督,雇員不會告訴伴侶自己真正在干什么,即使退休之后也閉口不談”。 波姆福德在書中描述,NSA的信息存儲量接近“沒有底線”,擁有相當于5萬億頁的信息,如果是紙張的話,加起來會有241公里厚。據報道,NSA在全球都有監聽情報站,甚至在美國軍艦、飛機和衛星上也設有情報站,每半小時可以監聽100萬份通訊信息——包括電話、電子郵件和電臺信號。 相對于更依賴發展線人的CIA,“信號情報”是NSA的看家本領——電子竊聽和盜取密碼。但是,這也并非百試百靈。如今,即使是販毒分子,也會使用密碼來打電話。據稱,NSA沒有成功獲悉1998年印度進行核試驗的消息,就是因為印度將軍們使用了電子密碼電話。 據《今日美國》報道,NSA總部安保嚴格,可以說是美國情報系統的“眼睛”和“耳朵”。它利用衛星系統和其他手段進行監聽,無論是朋友還是敵人;它破譯通訊電碼將結果向重要官員上報,比如總統或者五角大樓。 據德國《明鏡周刊》報道,在NSA有1.7萬個停車位,超過5公里的街道,還有自己的保安力量。通過電話的分接線、在電腦上安裝bug截獲電子郵件信息,每天“秘密之城”都會收到數以百萬計的信息。美國海軍潛水艇在海底安裝NSA的竊聽站,那里是海底通訊電纜的必經之路,因此成堆的電子訊息流入NSA。 2006年,媒體爆料出一些主要的通訊公司為NSA提供超過10億條來自于用戶電話和電子郵件的信息。 |
相關閱讀:
- [06-23] “棱鏡門”牽出美最神秘監聽機構 揭秘監聽神器
- [06-23] “棱鏡門”牽出美最神秘監聽機構 揭秘監聽神器
- [06-23] “棱鏡門”牽出美最神秘監聽機構 揭秘監聽神器
- [06-23] “棱鏡門”牽出美最神秘監聽機構 揭秘監聽神器
- [06-23] “棱鏡門”牽出美最神秘監聽機構 揭秘監聽神器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