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警方破獲特大假發票案 涉案金額超13億元
www.fjnet.cn?2013-06-24 12:31? ?來源:北京晨報 我來說兩句
一起涉案價值13億余元、銷售區域覆蓋全國31個省份的特大假發票案日前被山東警方偵破。在這起案件中,造假者輾轉多地造假售假,牟取暴利;一些企業知假買假,逃避稅收。辦案人員和專家認為,制售和使用假發票滋生了高額違法收益,造成國家稅收大量流失,但制假和用假面臨法律責任較輕,以致假發票難以杜絕。 “大老板”藏身北京偏僻小區中 “有人將3份面額巨大的假發票開給了利津縣某建筑單位,其中一張面額是167萬元,另外兩張都是幾十萬元。”2012年11月14日,山東省東營市利津縣警方接到匿名舉報電話。 東營市公安局經偵支隊牽頭特警、派出所、國稅局等單位辦案人員組成專案組。調查發現,一個制售假發票的團伙在東營市內發放業務名片,購票人通過短信提供發票名稱、內容和金額,制票者將假發票通過快遞公司寄出,并提供收款銀行賬號。 專案組輾轉多地,找到了位于杭州市某小區出租房內的制售假發票窩點,并于2012年12月20日晚抓獲犯罪嫌疑人3名。據3名犯罪嫌疑人交代,他們只是打工者,真正的“大魚”還沒有浮出水面。 很快,“大老板”朱某的藏身之地被鎖定在北京一個非常偏僻的小區內。專案組蹲守3天3夜,摸清嫌疑人活動規律后,于2012年12月28日晚抓獲以朱某為首的4名犯罪嫌疑人,現場查獲大量制假設備、印章及假發票。 東營市公安部門近日通報稱,朱某等7名犯罪嫌疑人因涉嫌非法制造、出售非法制造的發票罪被依法逮捕。至此,這個涉案價值13億多元、銷售區域遍及31個省份的特大制售假發票網絡被徹底搗毀。 假發票“產供銷”一條龍 警方查明,以朱某為首的這一團伙從2009年開始制售假發票,先后偽造國家機關及公司、企業印章800余枚、成品及半成品假發票20余萬份,銷售的假發票涉案票額13億余元。朱某等人從中獲利數百萬元,直接給國家造成的稅款損失則是幾千萬元。 朱某等人輾轉多地,為何多年安然無事?據辦案民警介紹,以朱某為首的制售假發票團伙組織嚴密,假發票的印制、運輸、接貨、批發、零售層次分明,分工明確,形成了“產供銷”一條龍的生產鏈。尤其是朱某等人實行交易“零接觸”,給公安機關偵查帶來困難。2009年以來,雖然警方多次搗毀朱某團伙的小型窩點、抓獲多名團伙成員,但朱某屢屢逃脫。 據犯罪嫌疑人交代,朱某屢屢逃脫與將團伙人員“化整為零”有關。一旦某地有人被抓,其他地方的團伙立即轉移。朱某團伙先后輾轉山東、北京、貴州、浙江等地,逐年發展壯大,培養了一批以親戚朋友為主的制售假發票骨干成員。 另外,朱某等人制作的假發票均冒用已經開出的發票票號,因此即使稅務機關驗證也顯示有這樣一張發票。而購買者買了假發票基本都能使用,因此極少有人舉報,這也讓朱某等愈加猖獗。“這一制假團伙制造的假發票足以亂真。”專案組民警李冰說。 杜絕假發票 需“買賣兼打” 與假發票的違法收益及國家稅收損失相比,制假、售假、買假承擔的違法成本太低。根據刑法規定,制售普通假發票最高可判刑7年。從近年破獲的制售假發票案件來看,犯罪分子很少被判處重刑,多數是被處以兩三年有期徒刑,刑罰震懾力不夠。 而“買假”承擔的處罰更輕。一位不愿具名的稅務系統人士認為,由于稅務部門權責所限及取證難等現實因素,稅務部門很少向公安部門移交假發票的買方,多是以行政處罰的形式處罰使用假發票的單位和個人。相關人士建議,不能僅僅打擊“賣方市場”,還要嚴懲知假買假的“買方”。 據新華社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