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物質 藏著多少秘密?尋找暗物質蹤跡
www.fjnet.cn?2013-07-01 16:18? 章迪思?來源:解放日報 我來說兩句
為何尋找暗物質? “我們人類對宇宙的認識太有限了,只不過是它‘可見’的百分之幾的部分。所以,如果暗物質、暗能量之謎能夠得到破解,人類的知識體系一定向前大大地推進。我雖然沒有辦法在今天就明確地指出暗物質的發現和研究究竟能給人類帶來怎樣的‘好處’,但歷史經驗一再證明的事實是:知識體系的巨大突破,必然會使人類生活面臨更多的可能性。”國家天文臺宇宙暗物質與暗能量研究團組首席科學家陳學雷這樣認為。 在19世紀末,曾經有人將“以太說”和“黑體輻射”形容為物理學晴空中兩朵令人困惑的“烏云”。但恰恰是這兩朵“烏云”,催生出了相對論和量子論。理論物理向前推進的一大步,為我們今天高科技生活的一切細節奠定了基礎。 或許正如李淼所樂觀估計的那樣:“如果說,我們這一代人,有可能在活著的時候親眼看見物理學家解開暗物質之謎,大概不會太離譜。 ” 暗物質的美麗,常人不懂? 幾乎可以肯定的是,在暗物質領域,將陸續出現更多的發現和見解;幾乎同樣可以肯定的是,這些發現和見解是我們大多數人所無法理解的。 對于大多數非專業人士來說,現代物理學愈發成為一個不可想象的世界——用看不懂的字眼,描述不可觸及的世界。澳大利亞天體生物學中心自然哲學教授保羅·戴維斯曾在《自然》雜志說,“非物理學家幾乎不可能區分你是合乎常情的怪人,還是徹頭徹尾的瘋子。”看起來,現代物理學正離“合乎常情”這條路越來越遠,那么它和我們普通人又有什么關系呢? 早在今年4月丁肇中團隊發布觀測結果之后的第一時間,李淼接受了許多國內媒體的采訪,不約而同地,所有的記者都問到這個問題:“它有什么現實意義? ”李淼的回答也很直接,“與人類暫時沒有直接意義。 ” 那么,怎樣的研究才有現實意義?一定要“立時三刻”產生經濟效益,成為市場神話才行?一定要讓我們吃得到、用得上才行? 寫到這里,不由想起幾年前上海師范大學天體物理聯合研究中心教授李新洲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的話:“在大多數現實的人看來,某種粒子存在與否與碗里有多少肉無關。但這并不成為我們放棄純科學研究的理由。 ” 純科學研究離不開研究者追根問底的好奇心的驅動,離不開人類對未知的本能追問。而這種好奇心與本能,是任何一個文明社會都提倡的人類品質,也是人類社會不斷前進的原動力之一。就暗物質而言,它追問的是宇宙從何而來,這也是人類在能力所及范圍內,對世界、生命存在的一種叩問。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4-05]丁肇中團隊發現暗物質存在“證據”
- [ 04-04]AMS項目組首個實驗結果發布 發現暗物質可能痕跡
- [ 04-04]美籍華人科學家丁肇中主持暗物質研究取得重要成果
- [ 11-24]千米地下尋找暗物質:或破解宇宙起源(圖)
- [ 09-06]科學家稱或發現暗物質存在證據 有望破解謎團
- [ 08-13]科學家稱有99%可能性確定太陽被暗物質包圍
- [ 06-04]《科學》雜志盤點八大宇宙未解之謎:暗物質
- [ 02-28]中國天文學家加緊研制“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