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官員:保住18億畝紅線是一種理想 現實不太樂觀
www.fjsen.com?2013-07-02 09:12? ?來源:中國經濟周刊 我來說兩句
“目前,河南的糧食產量基數已經很高,另一方面,農業生產成本持續大幅上升,種糧效益仍然普遍偏低,氣候條件存在很大不確定性,農業防災減災的壓力加大,各種支撐要素已經繃得很緊,持續增產增收的難度可想而知。”豫北一糧食重鎮的一位官員向《中國經濟周刊》直陳“保糧”之艱。 按照“十二五”規劃,至2020年,中國糧食產量需要增加1000億斤,僅河南的增產任務就達到300億斤。為此,河南建設用地指標受到極為嚴格的控制。“近年來,河南的建設用地每年平均約20萬畝,最少的一年是11萬畝,最多的一年是30萬畝,其中還包括了國家重點項目用地。”河南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王永蘇說。 在河南有關人士看來,正是由于保糧任務艱巨,對農業大量投入,導致河南的城鎮化和工業化進程緩慢。數年來,河南省會鄭州的規模,與鄰省的省會武漢、西安等相去甚遠。直至2010年,河南城鎮化率只有37.7%,遠低于全國49.68%的水平,居全國倒數第五位。 而河南大多數產糧大縣,往往是“農業大縣、工業小縣、財政窮縣”。“支持糧食生產往往需要真金白銀,每年的財政收入支付工資都困難,哪有余力增加過多的投入。”上述豫北官員坦承,支持農業生產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河南滑縣白道口鎮西河京村的黃國興,是十里八鄉遠近聞名的“農業專家”,他熱愛農業科技,被聘為農村最基層的農業科技員,自己承包了50來畝地,對前來咨詢的群眾手把手傳授農業技術。一到農事關鍵時期,他還利用高音喇叭、黑板報、辦培訓班等形式,宣講農作物種植管理技術要點和病蟲害防治辦法。而縣農業局每年給予他的補貼僅3000多元,“還不夠油費,每天要外出好幾趟,有時候要跑幾十里地觀察病蟲害,了解病蟲害的發病規律。”黃國興告訴記者。 “我們技術員都是包村到戶,經常下鄉,走到哪兒給農民指點到哪兒,還是忙不過來,主要是農業大縣財政困難,經費少、無編制,科技人員相對較少。”河南滑縣農業技術推廣站站長、高級農藝師魏鳳梅告訴《中國經濟周刊》。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6-30]福建更大范圍監測糧食質量安全
- [ 06-30]福建更大范圍監測糧食質量安全
- [ 06-30]福建更大范圍監測糧食質量安全
- [ 06-30]福建更大范圍監測糧食質量安全
- [ 06-30]福建更大范圍監測糧食質量安全
- [ 06-30]福建更大范圍監測糧食質量安全
- [ 06-27]違規存放糧食最高罰20萬元 漲價明顯政府可干預
- [ 06-27]今年福建糧食重金屬監測將按計劃擴大2-3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