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類精子庫頻頻遭遇“精子荒”
www.fjnet.cn?2013-07-02 09:43? 馬天云 齊雷杰?來源:新華網 我來說兩句
“捐精后很長時間,總會想到茫茫人海中,或許有一個同自己有著血脈關系的孩子存在,沒準還會在街上擦肩而過,心理上的感覺就會很怪。”石家莊市民周正(化名)說,10年前在外地上大學時,曾出于愛心去捐精,但今后不想再參與。 河北省人類精子庫主任趙邦榮說,類似的顧慮源于中國文化中濃濃的“血脈情結”。中國自古有“不孝有三,無后為大”之說,沒有后代傳承家族血脈被認為有違倫理道德。對“血脈”的高度關注之下,捐精帶來的“血脈流失”和倫理風險成為人們的主要顧慮,最終導致捐獻者少,精源不足。 近年來,江蘇、湖北、江西、廣東等多個省份精子庫都出現過精源告急的狀況,不少急需健康精子的不孕癥患者感嘆“一精難求”。 “2012年全年,累計接待志愿者650余人,獲取的精子樣本可使200對不孕癥夫婦懷孕,但預約等待使用冷凍精子的不孕癥患者有600多對。”趙邦榮說。而今年情況更不樂觀,半年過去了,只有200多名志愿者捐精。 作為非營利性醫療機構的人類精子庫承擔著為不孕不育夫婦提供健康精子的職責,上世紀80年代,中國首個精子庫在湖南省成立,提供治療不育癥、預防遺傳病和提供生殖保險等服務。截至2013年1月,全國的精子庫已有17個。 有統計顯示,中國每8對育齡夫婦中,就有一對遇到生育問題,其中約10%因男方無精子癥、嚴重少弱畸精子癥所致,他們只有采用志愿者捐獻的精液進行人工授精才能生育,龐大的人口基數下,這一人群對健康精子的需求很大。 “五六年前,一個診室每天接待的不孕不育患者在10名左右,如今一天就要接待30多名。”河北省計劃生育科學技術研究院副院長劉效群說,環境污染、食品安全、工作壓力等因素,都是侵蝕現代人生育能力的隱形殺手。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相關新聞
- [ 06-20]銀川市公交站臺現購精廣告 1毫升精子5萬元(圖)
- [ 05-27]河北省精子庫供需矛盾難解 500對夫妻一精難求
- [ 05-27]河北省精子庫供需矛盾難解 500對夫妻一精難求
- [ 04-25]網傳西北首家精子庫告急“懸賞” 院方稱不屬實
- [ 04-25]陜西精子庫告急傳言不實 發帖者稱只是求關注
- [ 01-15]探訪四川省人類精子庫
- [ 12-27]精子庫探訪 合格率僅25%
- [ 12-18]無“精子庫”,讓呼吁的真誠大打折扣!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