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污染事件頻發 大氣、水污染突出刺激公眾神經
www.fjnet.cn?2013-07-03 08:53? 王永吉?來源:中國新聞網 我來說兩句
環保執法不力探因:亟待沖破利益藩籬 就在官方不斷加碼,通過立法加強懲治環境污染行為的同時,公眾更加關心相關法律能否落實,因此,環保執法如何真正“落地”也成為輿論的關注焦點。《人民日報》曾發表評論指出,在法律明文禁止下,企業還敢向地下直排未經處理的污水,根源在于現實中的法治不力。 談及環保執法不力的深層原因,中國環境資源法學研究會副會長高利紅表示,現在的執法體制很難保障執法人員嚴格依據法律規定來執行,執法往往受制于各種復雜的利益制約從而偏離法律的規定。她指出,解決目前環保執法中存在的問題,需要嚴格依法行政,保障執法人員依法執行的權力,尤其是要堅持嚴格的執法程序,避免依手諭、口諭、會議精神執法的現象。 環保執法要真正落到實處,環境信息公開不可或缺。中國政法大學副教授、環境法專家楊素娟在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說,政府要加強責任意識,積極推動企業尤其是重點污染企業的信息公開,對一些違法企業予以曝光。特別是在應對突發環境事件方面,掩蓋解決不了問題,政府應及時公布信息,指導公眾及時規避風險,減少不必要的損失。對此,備受關注的環境保護法修正案草案二審稿專門增加一章來保障環境信息公開和公眾參與的權利。 環保執法亦離不開公眾參與,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周珂說,中國法院受理大氣污染案件的數量非常低,大氣污染因其受害群體不確定、損害后果不明顯,很難提起公益訴訟。公眾參與的具體制度還需要進一步細化,例如提起公益訴訟的主體、公眾監督的權利應當在立法中更加明確,并在管理機制上加以確認。 對此,環境保護法草案二審稿亦有了明確規定,對于污染環境、破壞生態,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中華環保聯合會以及在省、自治區、直轄市設立的環保聯合會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此外,還有專家指出,目前中國環境犯罪形勢的懲處機制處于低效運作,對一些重大環境違法行為刑事懲處缺位,“以罰代刑”的現象普遍。因此,應提高環境違法案件的懲處力度,需加強與公檢法之間的聯動,做到無縫對接,最大限度地從源頭預防和減少環境違法行為。 談到環境治理的前景,楊素娟說,中國的環保制度還是比較先進的,相關法律法規、環評制度等都有,國外無非也是這些,問題出在中間環節。她對修訂中的環境保護法充滿期待,認為環保問題會在立法方面取得一定突破。但最重要的還是法律理念,“有先進的法律并不一定能解決問題,前提是要每個人都尊重法律。(王永吉)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7-02]最高檢:嚴查環境污染背后職務犯罪
- [ 06-26]“兩高”環境污染罪司法解釋出臺:貴在不折不扣
- [ 06-19]環境污染致30人以上中毒將追刑責
- [ 06-18]兩高公布環境污染犯罪司法解釋 從嚴懲處單位犯罪
- [ 06-02]大連石化火災致2傷2失蹤 未造成環境污染(圖)
- [ 04-09]市政協委員廖占紅:養殖業污染影響龍巖生態環境
- [ 03-20]環境責任險立法正在協商中 全國鋪開須法定程序
- [ 03-11]陳曉華:一些地方在農村環境治理上采取措施 已開始見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