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分析新政府經濟改革作為:再深的水也得趟
www.fjsen.com?2013-07-03 13:13? ?來源:中國新聞網 我來說兩句
中新網7月3日電香港《大公報》3日刊載四篇文章,就內地擴大開放重點指向金融、調整經濟結構、激活民間資本、釋放改革紅利等方面進行探討,梳理中國新一屆政府在經濟方面的多項舉措,多位專家“把脈”中國經濟走向和改革重點。 擴大開放重點指向金融 過去三十年的改革開放既沖破了傳統藩籬,更解決了尋找海外市場空間及緩解內地資本不足的問題,為中國帶來巨大收益。事實上,李克強履新伊始便數度強調,中國將進一步加大對外開放度,要“在擴大開放中增強競爭動力和壓力,進一步釋放改革紅利?!?/p> 李克強三月在長三角考察時提出,中國改革開放的一大特點,即改革與開放相伴隨,在一定程度上是開放促改革,現在看這方面仍有很大的空間和潛力。 他強調,要吸引更多跨國公司地區總部、運營中心來華落戶,放寬領域特別是服務業領域,形成開放新格局。走出去要注重形成研發、品牌、營銷相結合的綜合優勢,在擴大開放中推動觀念和體制創新,拓展發展空間,用倒逼機制推動轉型升級。 國家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所長張燕生認為,下階段對外開放重點應聚焦金融領域,進而提高金融市場配置效率,但需做好監管,防范開放過程中不可預見的風險。 中金公司首席策略師兼董事總經理黃海洲指出,中國跟其他新興市場國家既有競爭又有合作,進一步對外開放能拉大與部分新興市場國家的差距。他強調,金融領域未來開放的重點是有效開放資本帳戶。 上海財經大學金融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奚君羊坦言,現時金融及實體經濟領域的對外開放度仍待提高,“開放金融投資能更好地促進中國實體經濟的資源配置,促進經濟結構調整”。 調整經濟結構刻不容緩 關于結構調整的口號早在2007年前早已被列為經濟發展的主要方向,因政府早已意識到,持續三十年高增長背后的投資拉動模式實質上已無法持續。對于新一屆政府而言,更是十分深刻的意識到結構調整重要性已到刻不容緩的地步。 李克強稱,結構調整中存在巨大的市場需求,把穩增長與調結構、抓改革結合起來,可以增強經濟發展的活力和可持續性。要立足在經濟全球化條件下擴大內需、調整結構,落實好結構性減稅、促進消費、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等政策,培育新興產業,淘汰落后產能,實現更高質量、更高水平的發展。 盡管政府不斷發聲大力支持新興產業發展,甚至提出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但由于技術基礎、人才儲備、資金投入、創業環境等多重因素制約,新興產業的發展和壯大卻無法一蹴而就,更無法拔苗助長。難以指望新興產業像大規模投資基礎設施建設一樣對經濟拉動效果那么立竿見影。 中國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曹遠征認為,轉型期間的產能過剩、金融泡沫、通脹等問題是必定會遇到的短期問題,“要解決的話就要發展服務業”。國泰君安高級經濟學家林采宜也認為,服務業應該是大力發展的產業,要通過減稅政策刺激服務業快速發展。 奚君羊表示,政府應當通過低成本融資、土地供應、基礎設施扶持新興產業?!胺衔磥戆l展方向的產業,特別是未來可能成為第三次工業革命先導的行業如新材料、3D打印等行業應該大力扶持?!彼€提出,要通過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相互結合支持調結構,制定結構性財政刺激政策來扶持國家鼓勵的產業如節能環保行業等。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7-03]允諾踐諾應有良好的政治習慣
- [ 07-02]行政收費別總減油水少的項目
- [ 07-01]泰國政府再次大幅度改組內閣
- [ 07-01]巴西總統與各部長召開政府會議 應對抗議浪潮
- [ 07-01]尤溪實施城市開拓戰略 鼓勵建"村中樓"廣開財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