劣質進口葡萄酒遭口誅筆伐 業內建議嚴打違規勾兌
www.fjnet.cn?2013-07-05 19:57? ?來源:中廣網 我來說兩句
原標題:劣質進口葡萄酒遭口誅筆伐 業內建議嚴打違規勾兌 中廣網北京7月5日消息據經濟之聲《天下公司》報道,商務部啟動對歐盟葡萄酒進行反傾銷和反補貼立案調查,進口葡萄酒低價傾銷現象再次成為社會關注熱點。尤其是一些進口散裝葡萄酒,價格極為低廉,有的到岸價格核算下來每瓶不足5元,但在超市里搖身一變就成了百元暢銷酒。有人呼吁要全面清退海外劣質酒,不過也有人認為該懲罰的是那些以次充好的國內經銷商。 如果去超市看一下進口葡萄酒區逛逛,會發現進口葡萄酒并不是高高在上的奢侈品,有很多包裝精美的法國、西班牙、意大利的紅酒,價格只有100元左右。超市的工作人員說,盡管不是知名品牌,但因為有產區和進口兩個標簽,加上合理的定價,這些百元左右的進口葡萄酒都很暢銷。 有人認為這些低價的進口酒都很劣質,進入中國市場以次充好。葡萄酒進口商李先生不同意這種說法,他說在法國等葡萄酒產地,價格兩三歐的葡萄酒很多,他們的品質、口感不如高價酒好,但不是假酒,也沒有質量問題,充其量算是低端葡萄酒。 李先生:如果是縱向比的話,價格便宜的肯定沒有價格貴的好,酒質、口感、生產商、酒莊的宣傳、廣告效應這些因素都要加進去。如果是橫向比,我寧可在國內買一百塊錢的進口紅酒,也不會買幾百塊錢的國產紅酒。 國內的葡萄酒進口分為兩種,一種是瓶裝進口,另一種是散裝大桶進口。李先生只進口瓶裝葡萄酒,他說原瓶進口最低的進價每瓶也要20元人民幣,進口到國內銷售,利潤并不是很高,都是走量。 李先生:因為真正這里面的利潤,進口商的利潤是最少的,因為我們是走量,因為它的價格拉的虛高,中間環節過多,每一個環節都要加上自己的利潤,銷售終端的利潤最大。我們把酒從國外進過來,到我們自己的庫房還沒有銷售之前,就已經在原有出廠價格的基礎上加了65%-70%,這個65%-70%就是所有的成本,包括50%的關稅。 相比瓶裝葡萄酒只能原封不動的進超市等終端銷售,散裝葡萄酒的用途很多。李先生說,除了一些經銷商將桶裝酒分裝外,很多國內知名的葡萄酒企業也進口散裝葡萄酒,與他們自產的葡萄酒勾兌。 李先生:包括國內幾大知名品牌,他們都有各自的生產地,就是葡萄種植基地,但是相同的種植環境、地理位置,種出來的東西確實不如國外的,因為還有一些區別,比如土壤、水分、空氣的區別,想提升自己生產酒的品質,必須要想辦法從國外進口散裝酒。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7-04]廈門酒商涌現"囤酒潮" 擔憂雙反調查催漲歐盟葡萄酒
- [ 07-04]國產葡萄酒業不能過多寄望于“雙反”調查
- [ 07-03]歐盟否認給葡萄酒業補貼 酒企緊盯中國雙反調查
- [ 07-03]“雙反”歐盟葡萄酒 酒商進酒或轉向“新世界”
- [ 07-02]廣西欽州保稅港區搭建東歐進口葡萄酒貿易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