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信詐騙出新招 武漢女子被騙68萬
www.fjnet.cn?2013-07-06 07:03? 王威 吳艷 徐金波?來源:中國新聞網 我來說兩句
中新網武漢7月5日電 (王威 吳艷 徐金波)電信詐騙騙子的騙術花樣不斷翻新,除了利用電話語音網關、“來電任意顯”軟件等工具,還開始在電話中模擬電臺呼叫、警車警笛等背景音效使受害人放松警惕,近日武漢一市民不幸“中招”,被詐騙68萬元。5日,武漢警方向社會披露并剖析了這起典型電信詐騙案件。 6月24日上午11時許,家住漢口的涂女士接到一個自稱是“北京市電信公司客服”的電話,對方在電話中準確報出了涂女士的姓名和身份證號,稱涂女士的身份信息已經泄露,有人利用其身份信息在北京申辦了一臺座機和一張銀行卡,要求涂女士盡快向北京市公安局大興分局報警,報警電話為010-xxxxxxxx。對方還主動請涂女士撥打114核實“報警電話”的真偽,半信半疑的涂女士隨即用座機撥打北京114查詢,發現該號碼的確屬大興分局。“客服”“關切”的說,我們可以代為通知警方。 不久,“北京市公安局大興分局的許警官”打來電話,“你有什么事需要向我們報警?”涂女士將身份信息泄露的事說了一遍,“許警官”說:“你不掛電話,我通過警務中心查一下。”對方放下電話期間,涂女士聽到電話中的環境音——“許警官”用電臺呼叫“警務中心”,“警務中心”答復,“該銀行卡涉及一起重大毒品案件,某犯罪集團將該卡用于毒品交易洗錢,洗錢金額達238萬。”涂女士大吃一驚。“許警官”再次拿起電話說:“我們發現你的賬戶上有資金大進大出的交易,你和此案有重大牽連,現在要對你進行審查。”涂女士當即否認,“許警官”稱:“如果想證明你沒有參與洗錢,需要找檢察院申請做‘資金公證比對’”。 隨后,“許警官”把電話轉接到“北京市檢察院”,一名“林檢察官”說:“把你賬上所有的資金轉到北京市公證處專用賬戶上,我們進行‘資金公證比對’,審查完畢后全額退還給你。你不要掛電話,立即趕到最近的銀行,聽我下一步指示。”亂了方寸的涂女士為了“洗清”自己,趕緊趕到振興路某銀行網點,離銀行50米時才又拿出電話繼續接聽,“林檢察官”稱,“轉款時,不要掛電話,把手機放在口袋中,這是為了監聽你是不是說的真話。”并特別“囑咐”,“此案重大,銀行里有許多壞人,千萬不要向任何人泄露”。 涂女士來到柜臺前,銀行工作人員詢問是否認識對方,受蠱惑的涂女士謊稱“給孩子留學匯學費。”并在銀行提供的《防騙告知書》上簽了字。然后將自己卡上的5萬元、17萬元、13萬元分3次轉到對方賬戶。隨后,“林檢察官”把電話轉到“北京市公證處范姓公證員”的電話上,“范公證員”稱,我們已經進行了‘資金公正比對’,現在將把錢通過銀行轉賬歸還給你,你需要準備一張有6位數余額的銀行卡。已是身無分文的涂女士想起家里還有一張銀行卡,內有30多萬元,又急忙打的回家拿卡,再次趕到銀行,“范公證員”稱,按程序,你必須先把卡里的錢打過來,我們再把全部錢款一并轉賬歸還。已經完全失去判斷能力的涂女士又一次將卡上的33萬元錢全部轉到對方賬戶。直到這時,涂女士才長吁一口氣,此時已是下午1點半,她與對方保持通話長達2個多小時。然而涂女士等了一下午都沒收到錢款,這才恍然大悟。 5日,負責案件回訪的武漢市公安局防電信詐騙工作專班民警崔志對此案進行了剖析:犯罪分子一通話就馬上報出受害人的姓名和身份證號,并讓受害人自己打114核實電話真偽,進一步增大欺騙性,在取得了受害人的初步信任后,突然告知受害人涉嫌某犯罪,以要審查為由進行恐嚇,使其自亂方寸,情緒波動,從而為下一步詐騙做好鋪墊。隨后犯罪團伙不斷變換警察、檢察官、公證員等角色迷惑受害人,達到對受害人的心理控制,使其步入陷阱。從本案犯罪團伙對被害人一步一步實施的環節看,犯罪團伙采取:迷惑——取得信任——突然發難——恐嚇誘導——心理控制——遠程指揮——步入陷阱。按照事先編造好“詐騙劇本”一步一步演繹達到目的。 民警指出,這個騙局中其實有多處明顯的破綻。破綻一,電信公司不可能知道當事人的銀行卡涉及洗錢;破綻二,電信公司、公安局、檢察官、公證處這些各自獨立的部門不可能通過電話切換隨意呼轉;破綻三,公安及司法機關在辦案時,會當面詢問當事人,并形成文字筆錄,由當事人簽名確認,絕不會打電話涉及錢款操作。若受害人當時冷靜對待,仔細辨別,完全可以避免巨額損失。 此外,民警介紹,“身份信息泄露或被人冒用”是這類電信詐騙案件的核心環節。依據中國人民銀行制定的《銀行卡業務管理辦法》規定,個人申領銀行卡,應當向發卡銀行提供公安部門規定的本人有效身份證件,經發卡銀行審查合格后,銀行方可為其開立記名賬戶。在具體實施中,各商業銀行的信用卡申請審核中都明確了三親原則:即親見申請人本人、親核申請人身份證原件、親見申請人本人簽字。就算出現冒名辦理的情況,通過核對辦卡時的相關單據,被冒用者也能夠證明自身清白。 在總結今年來各類電信詐騙的常見手法及案例時,民警介紹,目前,電信詐騙案中犯罪分子的手法更趨專業化和欺騙性。首先是詐騙所使用的關鍵詞緊跟社會熱點,如假借“XX周年中獎”、“醫保卡透支”、“電話欠費”、“郵包藏毒”等,冒充公檢法部門、公司客服、快遞等身份進行詐騙;其次是軟件技術和場景設計升級,迷惑性更強,犯罪分子除了使用“來電任意顯”軟件,還開始在電話中模擬警車警笛、電臺呼叫等背景音效使當事人放松警惕;三是敏感詞“更新換代”。部分犯罪分子不再使用“安全賬戶”、“轉賬”等公安機關廣泛宣傳的敏感詞語,而是改為所謂的“資金公正比對”、“銀行卡升級”、“接收財政撥款后查證”等“新詞”。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