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棱鏡”給我國信息安全保護敲響警鐘 好萊塢電影《國家公敵》中有這樣一個情節,就是網民的信息被人完全操控,然而這樣駭人的場景竟成了現實——當世界各地的民眾在使用谷歌、臉譜、蘋果等知名公司的網絡產品進行社交、辦公或儲存信息時,他們絕不會想到自己屏幕的背后正隱藏著美國情報部門的身影。換句話說,我們在網上的一舉一動,都可能被美國情報部門看在眼里,記在“芯”上。 我們不得不承認,美國在信息和通信技術領域始終擁有著絕對優勢。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指出,美國掌控著因特網的基礎資源。“目前因特網的主根服務器在美國,其余12臺輔根服務器有9臺在美國,2臺在歐洲,1臺在日本。據說,在主根服務器系統上還有一個更高級的、隱藏著的母服務器,當然也在美國。全世界所有的頂級域名都是由這臺母服務器來確定的,即使是中國的頂級域名.cn也同樣依賴于根服務器,所以中國因特網是否可用,控制權在美國手中;而且,這種情況在相當長的時間里還很難改變。” “此外,我國計算機及網絡信息系統使用的主要操作系統和芯片、數據庫、路由器等核心技術,以及互聯網領域的核心基礎服務等,也都掌握在美國手中。”中國國家網絡信息安全技術研究所所長杜躍進告訴記者。 目前,國內政府部門和企業對外國品牌的電子產品、信息技術產品過分依賴。據報道,在涉及政府、海關、郵政、金融、鐵路、民航、醫療、軍警等國家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的建設中,頻頻出現美國“八大金剛”(思科、IBM、谷歌、高通、英特爾、蘋果、甲骨文、微軟)的影子,特別是美國思科參與了中國幾乎所有大型網絡項目的建設——這種情形,無疑對我國信息安全構成了潛在威脅。 “我們所有的數據都要流經網絡設備,外國的信息服務提供商通過向中國市場提供服務,從中獲得大量信息,雖不必然帶來損害,但是存在風險。如果我們意識不到安全風險的存在,將對公民權益保障乃至國家安全帶來巨大的威脅。”北京郵電大學互聯網治理與法律研究中心主任李欲曉說。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信息安全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呂述望對此也不無擔憂:“美國多個信息監控和挖掘項目鋪天蓋地地‘入侵’中國,可我們卻全然不知,近似‘裸身’般被包圍著。”在他看來,信息新科技、新應用的迅速發展為我國的信息安全帶來了更多未知的風險。 “‘棱鏡’計劃還只是信息竊取事件,之前伊朗核設施被‘震網’病毒破壞,這已經不是竊密,而是毀壞基礎設施。美國宣稱建立了強大的‘網絡武器庫’,那里面還有什么我們不得而知,而且這些被逐漸披露的事件對各種動機的網絡攻擊勢力都具有啟發作用,使我們正在面臨著不同于過去的嚴重風險。因此,我國的信息安全必須盡快得到重視。”杜躍進強調說。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