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一老一小"親情缺失:子女面對生存壓力難回家
www.fjsen.com?2013-07-08 08:42? 鄒倜然?來源:工人日報 我來說兩句
“誰不想常回家看看?但關鍵是誰能讓我回家看看?” 記者在杭州市西湖區一家工廠見到童童的爸爸時,他提起兒子也是一臉無奈。他說,他最大的希望就是多掙錢,讓家里不那么窮。兒子與自己的疏遠,他當然感覺得到。但在貧窮面前,這些顯得微不足道。 “他總是我兒子,以后就好了。我又沒辦法把他接到城里來,難道還要我回去?回去誰來掙錢養家?”童童爸說。 童童父親的選擇,是當今一代人的縮影。如今在杭州,還有許許多多的人像童童爸一樣,面對著想回家卻又回不去的尷尬。他們中既有外來務工人員,也有大學畢業后留在杭州的年輕白領。 “快兩年沒回家了,有時候做夢都會夢見媽媽做好飯叫我吃。醒來的時候,枕頭是濕的。”說起“常回家看看”,在杭州工作了快7年的山東姑娘張荃感嘆道。 張荃在杭州讀的大學,畢業后直接留在杭州工作。說起在杭州的7年時間,張荃告訴記者,常回家看看幾乎是天方夜譚。“誰不想常回家看看?但關鍵是誰能讓我回家看看?單位里一個蘿卜一個坑,你休假了誰幫你頂上?我們辦公室里一個山西的同事,父親生病了都不敢請假回家看看。每天只能心里惦記著,一閑下來就打電話回家。”張荃說。 “我父母倒是很理解我,常說工作要緊,忙的話不回家也行。但我心里明白,他倆肯定是想我的。我現在沒別的愿望,就希望父母身體能好好的。將來我要是混好了,就把父母接過來,好好照顧他們!但誰知道,那一天什么時候能來呢……”張荃說。 張荃的遭遇絕非個例。早在1981年,國務院就出臺了《關于職工探親待遇的規定》,凡是在國家機關、人民團體和全民所有制企業、事業單位工作的職工都可以享受探親假,其中職工探望配偶的,每年給予一方探親假一次,假期為30天;未婚員工探望父母,每年給假一次,20天,也可根據實際情況,兩年給假一次,45天;已婚員工探望父母,每4年給假一次,20天。《規定》并未對私企、民企和外企作要求。 而在實際執行過程中,不少企業明確規定請假與績效、年終獎、升職等掛鉤,讓職工不敢休假。有員工甚至因為休假,不得不辭職。 在杭州工作了9年的李迅,前不久就剛辭掉了工作。而辭職的導火索,就是工作與親情的沖突。去年6月,李迅的母親生了重病。雖然手術很成功,但需要長時間臥床。李迅很想回家照顧媽媽。但無奈年休假請不下來,李迅一時難以脫身。“我本來是想把今年的年休假休掉,回去看看我媽。誰知道老板說公司很缺人,不批準。要么就辭職,要么就干活。我在公司干了這么多年,一次年休假都沒請過。這次請假還是為了看我媽,老板卻不同意。一氣之下,我干脆把工作辭了。我也想開了,要盡孝得趁早,否則要后悔一輩子的。”李迅說。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7-02]"常回家看看"法能保親情? 廈門專家:執行性不強
- [ 07-02]"常回家看看"法能保親情? 廈門專家:執行性不強
- [ 07-01]“最傷父母9句話”背后是親情互動不足
- [ 06-26]新疆僑聯“親情中華”武術團訪塔吉克斯坦
- [ 06-25]新疆僑聯親情中華武術團赴塔吉克斯坦開研討會
- [ 06-13]湖里區推進流動人口親情化服務
- [ 06-08]親情中華僑鄉行文藝巡演團赴浙江溫州麗岙鎮演出
- [ 06-08]中國赴加納采金人:親情與黃金的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