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經濟學的要點在“第三支箭”
www.fjnet.cn?2013-07-08 11:14? ?來源:新華網 我來說兩句
原標題:安倍經濟學的要點在“第三支箭” 在5月份的專欄文章《中日兩國面對同一“針眼”》一文中,我說中日兩國需要相似的經濟增長方式轉變。日本雖然比中國早20年到達“針眼”,但至今沒有穿越過去。中國東部沿海的個別發達地區已經追上了日本,幾乎處在同一起跑線上。中日兩國各有優勢,誰能率先穿過“針眼”還不一定。日本國民已經開始意識到:“日本的政治體制如果不變,其他領域不會有什么變化。”這個認識值得中國借鑒。但是,日本民眾對政府主導的轉變越來越失去耐心,通過投票迫使日本政府選擇短期取得成效的政策。經濟政策短期化未必最有利于日本。 基于上述背景,本期專欄分析日本新任首相安倍晉三采用的經濟政策,簡稱“安倍經濟學(Abenomoics)”。 安倍的經濟政策包括三個部分,簡稱“三支箭”,分別是靈活的財政政策、積極的貨幣政策和經濟產業成長戰略。目前對市場影響最大的是“量化寬松和質化寬松的貨幣政策”。其中,“量化寬松”增加市場上的日元總量;“質化寬松”則增加長期日元、減少短期日元,也稱為“扭曲操作”。為了不打折扣地實施這一前所未有的寬松政策,亞洲開發銀行行長黑田東彥取代了歷來謹慎保守的白川方明擔任新一任日本央行行長。之后,日本銀行寬松的貨幣政策導致美元兌日元匯率在九個月的時間里從78左右下跌到102,日元下跌了25%。 我們關心的第一個問題是:對于日本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目標,量化和質化寬松的貨幣政策能夠產生效果嗎? 日本是實施寬松貨幣政策時間最長的國家,也是最早實施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的國家、實施量化寬松貨幣政策時間最長的國家(2001-2006)。如果僅靠寬松的貨幣政策就能夠實現增長方式轉變的目標,那么日本經濟即使還沒有實現這個目標,也應該大有起色了。可是事與愿違。日本經濟眼睜睜地失去第一個、第二個和第三個10年,都伴隨著寬松的貨幣政策。 更糟糕的是,1980年代后期,日美兩國共同推進“日元國際化”的時候,日本銀行采取的寬松貨幣政策導致了嚴重的資產泡沫。1990年代資產泡沫破裂之后,日本金融機構的資產負債表改善非常緩慢。由于背負著不良資產包袱遲遲放不下來,這些金融機構缺少擴張能力,日本經濟長期萎靡不振。安倍上臺之后日本股市的上漲,也缺少基本面的支撐。 另一個風險則是通貨膨脹。日本銀行把目標通脹率確定為2%。如果這個2%的目標按時實現、但是日本經濟增長仍然乏力,也就是出現“滯漲”的話,那么日本的短期經濟政策將更加困難。這種“目標實現意味著更加困難”的政策是否應該出臺,在學者層面上是頗具爭議的。例如,中國社科院金融所的劉煜輝博士對日元量化和質化寬松的看法就非常悲觀,認為不僅會傷害日本經濟,也會連累周邊國家。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7-08]日本選民對安倍政府經濟政策效果感受不一
- [ 07-05]韓國強烈譴責安倍“回避侵略史言論”
- [ 07-04]安倍誓言贏得參議院選舉以終結“扭曲國會”
- [ 07-04]“李鬼”橫行日本社交網絡 有10個“安倍晉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