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析中國經濟五個新引擎 稱改革關鍵還需落實處
www.fjnet.cn?2013-07-09 06:42? ?來源:中國經濟周刊 我來說兩句
改革的關鍵還是要落到實處 弗朗索瓦絲·尼古拉認為,中國下一步的改革不是純粹的經濟改革,更大程度上是機制改革。中國現在對改革的方向和方案都非常清晰,但執行上有問題。 “很明顯,現在各級政府都傾向于短期利益,但短期利益和長期利益之間需要找到一個平衡。改革會涉及一些領導者,我們就要從機制改變,使執行者了解到,改革短期內可能會付出一些代價,但是從長期角度來看會受益。”尼古拉說。 “中國經濟現在必須要為轉移升級創造條件,而不為保持高增長速度創造條件。”張燕生對記者說,“我個人認為,東部哪個省的GDP增速超過7%,哪個省的省長、省委書記就要做檢討。這說明你沒有把追求速度和規模的舊方式轉向新方式,用以追求質量和效益。” 此外,樊綱認為,政府應該學會放權,尊重市場,鼓勵民營經濟發展,減少對微觀行為的干預。政府應該盡快讓種子基金、股權融資等這類直接的投融資機制成熟發展起來,去支持那些有新想法的人去進行可持續的創業。“如果千百萬人的創造力都能發揮出作用,新點子都能落地,那么中國的市場價值一定會得到體現。” 新引擎2 實體經濟 哪些產業能成為新引擎? 制造業、公共消費品、服務業,航空航天等新興產業 “中國經濟的新引擎毫無疑問必須來自實體經濟,而不是金融的運作。”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金融系主任李稻葵向《中國經濟周刊》指出。 但矛盾的是,在當前中國經濟的所有困境中,實體經濟是最大的困境。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學術委員會秘書長張燕生認為,實體經濟最為明顯的苦難就是三大產能過剩。一是重化工和裝備制造產能過剩,二是外向型經濟形成的外貿產能過剩,三是過去幾年戰略性新興產業比如光伏、風能的產能過剩。這些過剩產能是過去10年的投資泡沫形成的,未來也“只有用時間來調整,且是相當長的時間。” 未來如何保持發展實體經濟的堅實基礎,推動實體經濟的繁榮?哪些產業能成為中國經濟的新引擎呢?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7-05]中國經濟“換擋”中速增長 大規模刺激或難再現
- [ 07-03]住房普查應成秒殺“房爺”的利器
- [ 07-03]住房普查應成秒殺“房爺”的利器
- [ 07-03]住房信息豈能因“房多多”而敏感
- [ 07-03]住房信息豈能因“房多多”而敏感
- [ 06-28]縮小福利差異是戶籍改革的關鍵
- [ 06-27]巴曙松:中國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政策重點轉向結構調整
- [ 06-20]狙擊、危機、契機?——財經作家談中國經濟何去何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