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析中國經濟五個新引擎 稱改革關鍵還需落實處
www.fjnet.cn?2013-07-09 06:42? ?來源:中國經濟周刊 我來說兩句
轉型后的實體經濟動力無限 “政府要做的第一件事,就要為實體經濟的企業(yè)減負,要想叫馬兒跑得好,必須叫馬兒輕裝上陣。第二個就是改革,改革就是要讓馬兒有動力,什么是最好的動力呢?競爭。第三個就是從供給層面來講,要想叫馬兒跑得好,現(xiàn)在馬還比較弱小,就要幫一把。”張燕生向《中國經濟周刊》指出。 要幫實體經濟一把,就要解決實體經濟最大的困難“五缺”——缺技術、缺人才、缺訂單、缺資金、缺規(guī)范。 張燕生認為,“現(xiàn)在,我們把企業(yè)轉型中的技術問題都交給了市場,讓市場來做技術應用、轉讓、咨詢、服務,但如果市場不提供給企業(yè)技術或做不到呢?這就需要公益性、非營利性的社會研發(fā)機構來為企業(yè)解決技術問題,這在當前是空缺的”。 人才問題也是如此。張燕生表示:“30年前,中國不缺人,社會使用的大多是低成本、沒有經過基本培訓的農民工。如今,社會需要初級技工、中級技工和高級技工,如何建立職業(yè)教育的技術培訓體系?誰來出錢辦?” 當前,大量社會資金融入股市、房地產等虛擬經濟,而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企業(yè)卻面臨資金緊張,無處貸款。張燕生認為,必須讓資金進入到實體經濟。“如果我們能夠通過改革調整來完成實體經濟的轉型,那么,中國經濟新30年的黃金時期將到來”。 公共消費品、服務業(yè)最有希望? 張燕生表示,中國60歲以上的人口有2億,他們將帶動養(yǎng)老、醫(yī)療、保健產業(yè)發(fā)展,而城鎮(zhèn)化尤其是城市群的發(fā)展將給中國帶來重大發(fā)展機遇,創(chuàng)新、創(chuàng)意、設計等一些現(xiàn)代服務業(yè),先進制造業(yè),以及現(xiàn)代農業(yè),這些都將是帶動中國經濟持續(xù)增長的新引擎。 李稻葵認為,從短期來看,當前最應該馬上投資的是公共消費型產品,也就是影響老百姓日常生活的最基本的一些公共消費,空氣、水、交通、對自然災害的應對等等。“比如說應對自然災害的能力,未來能不能做到6級地震零傷亡,7級地震幾乎無傷亡,財產損失降低到占當?shù)谿DP 0.5%的水平,這些可以通過投資來完成,是對民生的一大改善。”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7-05]中國經濟“換擋”中速增長 大規(guī)模刺激或難再現(xiàn)
- [ 07-03]住房普查應成秒殺“房爺”的利器
- [ 07-03]住房普查應成秒殺“房爺”的利器
- [ 07-03]住房信息豈能因“房多多”而敏感
- [ 07-03]住房信息豈能因“房多多”而敏感
- [ 06-28]縮小福利差異是戶籍改革的關鍵
- [ 06-27]巴曙松:中國經濟運行在合理區(qū)間 政策重點轉向結構調整
- [ 06-20]狙擊、危機、契機?——財經作家談中國經濟何去何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