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析中國經濟五個新引擎 稱改革關鍵還需落實處
www.fjnet.cn?2013-07-09 06:42? ?來源:中國經濟周刊 我來說兩句
產業新引擎不是政府指定的 盡管認為有潛力成為中國經濟新引擎的不少,但李稻葵強調:“這些投資表面上看必須政府做,其實不然,如果進行適當改革,完全可以引導民營資本進來,政府給一點保障、給一點創新、給一點政策、給一點制度改革,可以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 中國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院長李向陽向《中國經濟周刊》指出:“金融危機爆發初期,人們認為是以綠色經濟為基礎的清潔能源,但是頁巖氣革命以后,美國能源結構發生變化,美國對清潔能源的立場正在發生重大的變化。這兩年人們又在討論3D打印技術。在多種選擇條件下,如果一個國家在未來支柱產業的方向選擇上出現錯誤,可能就會是災難性的。” 李向陽說,由政府主導產業政策制定的模式需要改革,“這種模式對于追趕一個明確目標非常有效,而對于不確定未來,靠政府官員坐在辦公室制定產業政策,風險就會非常大。” 中國經濟改革研究基金會國民經濟研究所所長樊綱也認為,不能靠政府點名發展哪種產業,而是要讓千千萬萬老百姓發揮自己的作用,尋找并創造新引擎。“過去大家一窩蜂搞了不少新興產業,結果這些產業最后都變成了‘賣白菜’的。地方上掀起一輪發展新興產業的大潮,很多省市或區縣都開始不顧一切、一擁而上。結果導致近期我國光伏、LED、風電裝備、碳纖維等行業紛紛傳出產能過剩的聲音,部分行業甚至出現了持續性的全行業虧損現象,企業倒閉,行業發展陷入困境。” “經濟的發展不是靠哪一個行業或哪一個產業,它一定是一個綜合、均衡的發展過程。重要的不是你去告訴別人,哪一個產業會是新的經濟增長點,而是讓大家開動腦筋去創造出新的市場、新的技術和擴展方式。”樊綱說。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院長霍建國則明確表示,不主張選擇某個行業作為引擎:“之前的十大新興產業曾經被列為上一屆政府經濟增長的新引擎,但最后也只是做了過渡,沒有發揮實質性的作用。如果要扶持某些行業,可以用產業政策傾斜的方法。產業發展要更加關注質量和效益。最重要的是實現改革,若要再選定一些行業,會陷入傳統計劃思維。”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7-05]中國經濟“換擋”中速增長 大規模刺激或難再現
- [ 07-03]住房普查應成秒殺“房爺”的利器
- [ 07-03]住房普查應成秒殺“房爺”的利器
- [ 07-03]住房信息豈能因“房多多”而敏感
- [ 07-03]住房信息豈能因“房多多”而敏感
- [ 06-28]縮小福利差異是戶籍改革的關鍵
- [ 06-27]巴曙松:中國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政策重點轉向結構調整
- [ 06-20]狙擊、危機、契機?——財經作家談中國經濟何去何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