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洋”藥企涉賄說明了什么
www.fjnet.cn?2013-07-15 06:35? 鄒偉?來源:新華網 我來說兩句
連日來,由于涉嫌嚴重經濟犯罪,葛蘭素史克中國公司的部分高管被立案偵查,引發廣泛關注。這一方面是因為它跨國制藥巨頭的顯赫身份,另一方面因其商業賄賂行為曝光打開了一扇窗,使公眾得以窺見藥價虛高黑幕的冰山一角。 根據警方公布的信息,葛蘭素史克中國公司的部分高管為達到打開藥品銷售渠道、提高藥品售價等目的,向政府部門個別官員、少數醫藥行業協會和基金會、醫院、醫生等大肆行賄。盡管比起本土一些藥企赤裸裸用現金開路的方式,其行賄手段更為隱蔽,但其目的卻沒有任何差異——攫取更大的利潤。 通過大肆行賄,外資藥企打開了我國市場的大門,取得了強勢市場地位,維系其高價戰略。這可能封殺國內中小藥企的生存空間,壓制后者參與市場競爭的機會。長此以往,市場秩序必然受損,商業賄賂之風愈演愈烈。更嚴重的是,巨額賄賂費用最終都體現在高于成本數倍、數十倍的藥價之中,轉嫁到廣大患者身上。 醫藥市場是一個極為特殊的市場,特別是在我國,終端消費群體——患者幾乎沒有選擇權和定價權。用什么藥、用多少藥,由醫生說了算;價格多高,由藥企根據市場狀況自行確定或者由政府行政定價;醫院是藥品的第一大銷售終端。這樣的市場模式造就了藥企行賄的“黑色空間”,進而形成藥企、醫藥代表、醫院、醫生以及部分主管官員利益均沾的“潛規則”格局,一齊吸著患者的血,飽了自己的囊。更可怕的是,左右醫生開處方的因素不再只有科學的診斷和用藥知識,還有更多專業之外的東西。這將直接影響患者的生命健康。 毋庸諱言,有此類行為的藥企不只葛氏一家。在中國做生意就得懂中國的“水”,一些藥企深諳此道。然而此次葛蘭素史克被查,已透露出監管和打擊力度收緊之勢,對于跨國企業或國內企業都是一次深刻警示。 不過,對于政府有關部門而言,在嚴厲打擊商業賄賂的同時也需反思如何祛除當前醫藥流通體制的沉疴,改變醫藥不分、以藥養醫的模式,擠出藥價中的“黑色”成本,引導藥企把砸在行賄上的錢投向研發環節,用創新來提高核心競爭力,讓廣大患者以更合理的費用得到更有效的治療。 (記者鄒偉)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7-12]多管齊下防止跨國藥企的商業賄賂
- [ 07-09]摸底藥企成本能否降下藥價?
- [ 07-08]發改委將進藥企查賬摸成本 或為藥價改革鋪路
- [ 07-08]發改委將進藥企查賬摸成本 或為藥價改革鋪路
- [ 05-24]太極茂祥等藥企被查出不合格產品
- [ 05-08]天津藥業等19藥企被曝藥品不合格 入廣東黑名單
- [ 04-19]數噸中藥材違規存儲被查封 涉事藥企曾陷染色前科
- [ 04-15]寧夏藥企長期污染環境 企業稱已花“血本”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