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醫院急診大廳醫患沖突 男護士被打成重傷
www.fjnet.cn?2013-07-15 14:41? ?來源:中新網 我來說兩句
》快評 醫患之間要學會換位思考 文/白鳥 因為時間實在相隔太近,所以當我們得知昨天凌晨,上海“又”出現一起醫患暴力沖突事件后,很難不條件反射地想起前些天才曝出的另一件事: 7月10日,北京安貞醫院,由于一名女患者穿刺傷口出現滲血,3名家屬對護士處置過程不滿,竟把4名護士毆打致傷。 不至于吧?醫患關系這是怎么了? 天太熱人容易煩躁?借口!現在哪家醫院沒裝空調?病人病情緊急引發焦躁?站不住腳!人類歷史自出現醫患關系以來,哪個病人看病心情不焦慮?難道都需要用對醫者拳腳相加的方式來發泄胸中郁積? 我相信,兩件事之間的時間跨度之短,存在一定的偶然性,但醫患關系近些年來日益緊張的現象,也早已潛伏著一些必然性。 這些年,由于社會經濟體制的轉型,醫院逐漸由“福利”型機構轉變為向社會提供醫療保健服務的特殊經營者,醫療活動日益商業化、病患日益被“物化”,廣大患者對“白衣天使”的那種傳統的敬仰便在這種大背景下逐漸被淡化。醫患關系也悄悄從一種“救死扶傷和感恩戴德”的關系,被許多人轉換成一種“等價交換,理所當然”的認知,如此,醫患之間那種互相尊重、關愛也就隨之減少了,變得冷漠,甚至不信任。 不可否認,這是社會前進的步伐帶來的副作用,我們不能阻止,但我們卻可以從每個人內化自己的修養開始,學會注意舉止必要的得體、克制,端正一些容易走向極端的觀念。 不是你病人付了錢,醫生就必須事事應你所請,任你驅使,稍加不滿則隨意責罰;而醫者作為對人民生命和健康負責的從業者,是否也該多體諒一下患者的心情和狀況,而不是把“你出錢來我服務”作為醫患之間唯一的溝通語言。 理解,永遠是人和人之間正能量溝通的前提,學會換位思考是人從不可愛變得討人喜歡的“捷徑”,即便是在人心容易迷失,缺少深度閱讀和思考的時代大背景下,我們也不該忘記一些最原始而有效的交流方式。 還有一句大俗話,最后得補上:不管這類事件在得到還原之后,是誰對誰錯,以暴力方式去處理,一定是最錯誤的,這不僅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反而會讓結果走向萬劫不復。從這一點上來說,京滬這兩起事件,打人的病患一方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記者 唐昱霄)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7-15]南平市醫患糾紛調處中心 獲全國綜治最高表彰
- [ 06-07]醫調委 和諧醫患的第四條道路
- [ 05-21]中國青年報:偏袒和退讓,都會讓醫患關系更糟糕
- [ 05-21]偏袒和退讓,都會讓醫患關系更糟糕
- [ 05-16]產檢稱看到手出生卻無掌 家長狀告漳州兩中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