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水獨立”或重塑中東格局
2013-07-15 17:04:12? ?來源:環球時報 責任編輯:林晨 我來說兩句 |
【環球時報赴以色列特派記者魏萊】身處中東動蕩圈的以色列2013年最大的變化是什么?與許多人猜測的“阿拉伯之春”引發的各種政治、外交動蕩不同,不少以色列官員和戰略學者給《環球時報》記者的答案卻是:水。以色列已經實現了“水獨立”,這在水比油貴的中東地區使以色列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中東強國”。對這樣的答案,外人幾乎很難想到。這些以色列戰略學者感慨,直到2008年之前,因為缺水,以色列依然是一個“中東小國”。然而,時隔5年,以色列以奇跡般的速度實現水的供需平衡,徹底打破了長期捆綁在以色列身上的“國家安全鐐銬”。這一切是真的嗎?以色列到底如何實現這一目標的?這將給因水資源之爭導致地區動蕩不安的中東帶來什么樣的影響?帶著這些疑問,《環球時報》記者近日赴以色列,對地區整個水產業鏈進行了全方位的調查采訪。 水才是以色列的戰略物資 以色列對待水的國家目標是:“針對數量、質量以及地理位置上的不同要求,政府必須確保在以色列,水是可持續的、可供應的、可依賴的。”在以色列國家水務局,一名官員這樣對《環球時報》記者說道。這名官員稱,水行業在以色列是戰略性行業。在以色列人心中,所謂戰略性產業,意味著這個領域關系國家安危。與普通人想象的不同,以色列人不把高科技等其他行業當做戰略性產業來對待。 從以色列國家水務局公開的數據來看,在2008年,以色列的實際水需求量是13.82億立方米,其中集中在農業、工業與城鎮人口,分別需求4.3億立方米,0.85億立方米和7.3億立方米,還有其他方面的水需求。而以色列當年實際水供應量僅為8.45億立方米。遇到干旱年份,水缺口更大。在以色列,記者了解到,95號汽油價格為每升7.5謝克爾(1謝克爾約合1.6元人民幣),而記者購買一瓶礦泉水差不多要10謝克爾。很顯然,在以色列,水才是戰略物資。 時隔五年。根據以國家水務局的數據,在2013年,以色列的實際水需求量是17.65億立方米。與此同時,以色列的實際供水量將達到18.05億立方米,其中自然水資源、苦咸水淡化與海水淡化分別貢獻11.7億立方米、0.5億立方米和5.85億立方米。從總量上看,水供給首次超過需求0.5億立方米。 從這些數據中可以發現,以色列在供水方面取得突破性進步集中在兩個方面:自然水資源和海水淡化處理。以色列國家水務局海水淡化司司長亞伯拉罕·特尼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政府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下了細致的工夫,包括節水和提高水的利用效率,改善地下水的提純水平與凈化質量,提高廢水處理能力,循環用水,改善海水淡化能力并降低成本。” “以色列并非得到上天的突然眷顧,自然水資源能夠增加那么多,主要是因為我們保護環境,特別是水環境的結果。而以前我們并不是這樣。”談起“水獨立”,以《耶路撒冷郵報》一名記者這樣對《環球時報》記者說。 在中東,各國幾乎90%面積地處沙漠,人均年水資源占有量幾乎都低于1000立方米的貧水線,以色列人均年占有水量不到400立方米。因此,長期以來,阿以水資源爭奪一直非常激烈。阿以之間爆發的5次中東戰爭幾乎都與水資源密切相關。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阿拉伯國家進行約旦河改道計劃,以色列于1965年派突擊隊破壞工程,成為1967年第3次中東戰爭的前奏。上世紀80年代,以色列大舉入侵黎巴嫩南部,表面上的理由是打擊巴勒斯坦游擊隊,而實際上卻是覬覦那里豐富的水資源。 盡管對外拼命搶奪有限的水資源,但還是很難抵消內部急劇增長的水需求以及污染造成的可用水資源急劇減少。加利利湖是以色列最大的湖,也是以最主要水庫和除約旦河外最主要的水源。但上世紀該湖曾遭受到嚴重污染。1972年,討論環境問題的斯德哥爾摩國際會議曾專題討論加利利湖污染問題,這促使以政府于1973年設立環境保護服務局,后于1988年成立環境部。 希伯來大學金融學教授格林·亞戈是現任以色列財政部長和環保部長聘用的“智囊”。他對《環球時報》記者坦承,以色列過去對環境的確不重視。不過,如今的政府對于涉及環保和水的智庫政策建議很重視。從聽取政策建議,到進行政策評估,再到政策成型與落實,通常只要5個月。比如智庫曾提出“國家污水再利用工程”,規定城市污水至少應回收利用一次。如今以色列可以將數億立方米的城市污水回收利用,農業生產用水1/3以上使用的是再生水。 |
相關閱讀:
- [07-03] 克里被指忽視亞洲 美媒吁其勿忘“亞太戰略”
- [07-09] 以色列軍用飛機F-16因技術故障在加沙海岸墜毀
- [07-10] 以媒體稱以色列正在說服美國繼續援助埃及
- [07-10] 俄外長對話以色列司法部長 吁盡快恢復巴以和談
- [07-13] 沙特一名男子企圖向以色列泄密 被判15年監禁
- [07-09] 以色列科學家發明“防震桌” 可承受1噸重物
- [07-02] 以色列推出新型空射彈道導彈靶機 稱優于美同類裝備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