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環保局長解讀霧霾對策 年內出臺防治條例
www.fjnet.cn?2013-07-16 11:59? 陳添?來源:中新網 我來說兩句
今年以來,我國華北、華東、華中地區多次出現大范圍連續霧霾天氣,引起全國人民乃至國際社會的高度關注。以北京為例,1月份共出現4次因霧霾引起的重污染過程,部分地區個別時段細顆粒物(PM2.5)小時最高濃度接近1000微克/立方米,污染形勢十分嚴峻。如何采取有力措施防治大氣污染,改善空氣質量,成為建設美麗中國迫在眉睫的任務。 一、科學認識霧霾與大氣污染 霧是浮游在近地面空氣中的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本質是一種天氣現象,主要特征是濕度大、能見度低。霧并不一定會轉化成空氣污染,要視具體氣象條件、污染排放而定。霾是因空氣中懸浮除水滴、冰晶以外的大量細微顆粒物導致的空氣渾濁現象,本質是一種污染。霾和霧聯系緊密,大霧及其伴隨的高濕、靜風、逆溫等氣象條件大大加快了污染物的積累,并促進二氧化硫等氣態污染物加速轉化生成PM2.5等顆粒物,空氣質量急劇變差,演化成為霾污染。由于霾污染往往伴隨霧天氣,又俗稱霧霾。 霧霾在北京地區秋冬季比較常見。形成的主要原因有兩點:一是低溫致使采暖燃煤消耗量增加,煤煙型污染排放加大,同時能見度顯著降低,加劇了交通擁堵和交通污染排放;二是穩定、高濕的氣象條件加速PM2.5等污染的累積和生成,進一步使空氣質量惡化。同樣,消除霧霾,既要削減污染排放,也需有利的氣象條件幫助。 二、PM2.5的形成和危害 監測表明,形成霾污染的首要污染物是PM2.5,應對霾污染、改善空氣質量的首要任務是控制PM2.5 。PM2.5是指空氣動力學直徑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顆粒物,包括固態和非水液態顆粒物。PM2.5的主要成分為硫酸鹽、硝酸鹽、銨鹽、有機碳化合物、元素碳以及地殼元素等,主要由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氨氣、揮發性有機物轉化生成。PM2.5相對可吸入顆粒物(PM10),粒徑小且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質,在空氣中停留時間長、輸送距離遠,對空氣質量、大氣能見度等有嚴重不利影響。 PM2.5來源廣泛。PM2.5主要來自人為排放,包括:煤、石油、天然氣等化石燃料和秸稈等生物質燃料的燃燒;工業、溶劑使用、油氣、餐飲油煙和人畜排放;施工和道路揚塵等。此外還有自然來源,如火山灰、森林火災等。同時,因PM2.5能夠長距離輸送,一座城市不可能獨善其身,必然受到周邊影響。就北京而言,華北地區的外來污染對全年PM2.5的分擔率占1/4左右,在特定氣象條件下高達40%以上。PM2.5的本地來源主要有燃料燃燒(俗稱“燒出來”)、污染物揮發(俗稱“飄出來”)和揚塵(俗稱“揚起來”),三類來源全年分別占60%、25%和15%左右。 PM2.5污染本質上是經濟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問題。粗放的發展方式使我國付出了過大的資源環境代價,發達國家上百年出現的環境問題,在我國現階段集中出現,一些大城市霾污染天數接近全年的30%—50%。當前,高消耗、高排放的經濟發展方式沒有根本轉變。同時,隨著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汽車、空調等大功率電器走進千家萬戶,生活性能耗越來越高,帶來的直接和間接污染問題越來越突出。北京市近年來盡管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節能減排走在全國前列,但也因走過一段粗放的發展道路,積累了能耗偏高、污染排放過大等歷史“欠賬”,并隨著城市快速發展,人口資源環境矛盾日益突出。此外,北京三面環山,干旱少雨,極端不利氣象條件占全年20%左右,加大了空氣質量改善難度。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