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擬今登釣魚島附近2島嶼 展強硬姿態
www.fjnet.cn?2013-07-17 07:57? ?來源:央視網 我來說兩句
原標題[修憲 登島安倍欲“守護海洋”] 《環球視線》2013年7月16日完成臺本 ——修憲 登島 安倍欲“守護海洋” 主持人 水均益: 大家晚上好,歡迎您收看新聞頻道正在直播的《環球視線》,我是水均益。 昨天是日本的海洋日,這是日本專門為感謝海洋而設立的節日,而日本首相在感謝海洋的致詞當中卻是這樣說的:“日本目前的海洋安全環境日趨嚴峻,日本需要從受海洋守護之國轉型為守護海洋之國。”此外,他在昨天接受采訪的時候還表示要修改憲法第九條,明確自衛隊的存在與作用。而今天安倍又馬不停蹄地趕往沖繩縣去聲援自民黨候選人,并將前往石垣、宮古兩島。在日本國內對于提升防衛戰斗力呼聲不斷的時候,安倍這樣的言行我們該怎么看?參議院選舉之前,他又專門跑到沖繩去視察島嶼,又是出于什么樣的目的?今天就這個話題,我們演播室請到的是特約評論員李莉,還有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所的副所長楊伯江先生。 首先還是通過一個新聞短片了解一下相關的背景。 (播放短片) 解說: 近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不同場合的強硬言行,再次引起關注。7月15日,日本的海洋日,據日本媒體報道,安倍晉三致詞表示,“日本要從受海洋保護之國轉變為守護海洋之國”,他認為日本的領海主權正在受到挑釁,安保環境逐漸嚴峻。安倍稱,日本不允許他國試圖以自身力量而改變現狀,日本要保衛海洋權益。產經新聞評論稱,安倍的這一言論針對的主要就是中日釣魚島爭端。同樣是15日,安倍晉三當天在接受長崎國際電視臺采訪時表示,我們要修改憲法第九條,并將銘記自衛隊的存在和任務角色,這樣才是正確的姿態。 另外,他還強調了要將自衛隊定位為軍隊的必要性,東京新聞分析認為,安倍在電視節目中很少有涉及修改憲法的積極性發言,就連在街頭演說中,談及具體修憲內容也是非常少,所以這一次的公開表態耐人尋味。此外,據日本共同社報道,安倍還考慮在17日視察距釣魚島只有160余公里的石垣島和宮古島。共同社分析稱,鑒于中日在釣魚島問題上的對立姿態,安倍此局有意展現加強島嶼防衛的姿態。有分析稱,安倍在近日這一系列舉動從短期目的來看,是為了即將于本月21日舉行的參議院選舉,從長期打算來看,為了其推行的所謂價值觀外交,同時也展現了其對華長期戰略的一個側影。 主持人: 關于海洋日的致詞,我們這兒也摘選了安倍當時的原話有兩段,第一段,“古往今來我們享受著海洋所帶來的巨大恩澤,我國擁有6847座島嶼,是一個如包括領海及專署經濟區在內,則廣闊的管轄海域面積可達到國土面積約12倍的海洋國家。”,第二段,“我們應該轉變思維,從一個受海洋守護之國轉變為一個守護海洋之國。” 楊先生給我們分析一下,這是一個什么樣的措詞轉變? 楊伯江 中國社科院日本所副所長: 如果直接從軍事戰略方面來說的話,可能他的含義,或者他要表達的是隨著現代軍事科技的發展,壞繞日本的海洋已經不再具備像過去那種天然屏障作用,今天反過來,日本應該打造海洋,來捍衛海洋。但是我想這番話更深層的意思,反映了日本海洋戰略的變化和發展,就是日本海洋戰略安全屬性在凸顯。 2007年的時候,安倍上次在任期間,他推動國會通過一個《海洋基本法》,從那兒以后決定2008年開始,每隔五年推出一次海洋基本計劃,最新的一個是在今年3月份,安倍第二次當任期間,三四個月以前通過的。我們看到在日本傳統海洋戰略當中,海洋開發的一面仍然存在,但同時海洋安全的一面是在增強的。這個也是和他整個日本國家發展目標政策途徑、政策路徑變化是相一致、相同步的,什么意思?我們知道在冷戰時期,在過去,日本所謂對外關系手段主要就是經濟和外交兩個,但是最近這些年來,越來越不排除安全和軍事因素,這種變化體現在安全、海洋戰略上,就是海洋戰略的這種安全屬性在上升、凸顯。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7-13]強臺風“蘇力”逼近閩浙 中國釣魚島現13米狂濤
- [ 07-12]日媒稱中國公務船連續7天巡航釣魚島海域
- [ 07-10]日稱二季度日戰機針對中國飛機緊急升空69次
- [ 07-10]安倍就釣魚島問題稱“中國活用歷史認識問題”
- [ 07-10]中國海監繼續巡航釣魚島 日稱將保持警戒監視
- [ 07-09]專家:日方將釣魚島議題視為外交問題折射安倍外交困境
- [ 07-09]安倍需要面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