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媒:日對華強硬有政治需求 中國應對可以逸待勞
www.fjnet.cn?2013-07-19 18:21? ?來源:中國新聞網 我來說兩句
中新網7月19日電近日,日本接連在東海問題上向中國“發飆”,先是首相安倍晉三登上沖繩縣兩島視察,展示在釣魚島問題上的強硬態度;18日,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稱,“絕不容許”中國單方面開發東海油氣田。境外華文媒體指出,日本政客的強硬有國內的政治需求,但日本想要離開中國是不可能的,中國可靜待日參議院選舉之后,視安倍態度如何轉變,再作對應。 日政客集中對華強硬表態有國內政治需求 新加坡《聯合早報》19日援引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金燦榮觀點分析,日本近期集中對華強硬表態,最主要是因局勢出現了新的發展和變化。安倍相信是因日本參議院選舉即將舉行,而急于突出“右傾”一面,以爭取日本“鷹派”支持,增強自民黨的優勢。 該報還援引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戰略問題研究中心主任王湘穗的話說,除了國內政治需求外,日本的部分政客也會希望借助近期的高調姿態讓自己國家的利益獲得關注,不被美國遺忘。 香港中通社指出,雖然日本民主黨依然在頑強苦戰,日本輿論一般認為,參議院執政黨占少數議席的“扭曲國會”局面基本上確定被扭轉。 分析人士指,安倍晉三去年底借自民黨在眾議院大選獲勝上臺后,其首要執政目標是爭取參議院選舉獲勝,將參議院主導權從民主黨手中奪回,以保證順利執政。其推出“安倍經濟學”及在釣魚島問題上對中國示強以博取民粹支持都是以參議院選舉為階段性目標。 美國《世界日報》指出,如果仔細觀察,安倍強硬的更多因素,則是為了21日參議院選舉。選舉結果對安倍政權事關重大,因為自民黨、公明黨執政聯盟贏得大選,取得參議院多數席位后,不但可使安倍成為超越小泉純一郎的超級首相,也可為安倍長期執政奠定基礎。 臺灣《中央日報》刊文指出,半年來,安倍為形塑個人的強人形像,以迎合民意,期在即將到來的參議院大選中攻下過半席次,擺脫“扭曲國會”的掣肘,使安倍內閣長期化,創造“安倍經濟學”金融與財政政策發酵的空間,令日本國民對經濟的復蘇有感,遂不斷挑起“歷史認識問題”,此對當前中日關系而言,無疑是“冰前刮雪”。 香港《大公報》的綜合報道中還指出,日本即將在周日舉行參議院選舉,憑著初見成效的“安倍經濟學”政策,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及其執政自民黨穩操勝券,從而終結朝野政黨分控眾參兩院的“扭曲國會”生態。這也將意味著,沒有選舉顧慮、沒有其他黨派阻撓的安倍,在參眾兩院大開綠燈的情況下,安倍得以大膽推進他的右翼路線,日本也將越來越危險。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7-17]日媒:日本對華出口降至第3 今后仍將持續逆差
- [ 07-12]李克強:深化中尼合作 為中非關系發展注入新動力
- [ 07-10]習近平特使向巴平措出席蒙古國總統就職典禮
- [ 07-07]俄媒稱俄羅斯調整對華石油供應造成歐洲恐慌
- [ 06-21]日證實內閣官房參事秘密訪華 專家稱欲投石問路
- [ 06-10]人民日報海外版:中美關系有多重要就有多復雜
- [ 06-06]歐盟將對華征反傾銷稅 分析稱其搬石頭砸自己腳
- [ 06-06]奧巴馬擁抱“送別”多尼隆 感謝構筑建設性對華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