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華時報:瓜農雖下葬真相不能埋
www.fjnet.cn?2013-07-20 06:57? 王琳?來源:中新網 我來說兩句
瓜農下葬并不等于此案輿情危機的終結。真相依然云蒸霧蔚,責任依然糾纏不清。對真相的追問,對臨武官方的拷問仍在繼續,也必須繼續。 發生在湖南臨武的城管暴力執法事件被當地政府不恰當的危機應對,而不斷推向輿情高峰。在微博平臺上,這一事件的關注度連創新高,信息更新速度更是前所未有。在難以計數的網民圍觀之下,事件的第一個細節都在輿論的“放大鏡”下被審視。對當地政府來說,這種“放大效應”的直接效果就是,輿情變得更不可控、且難以預判了。 當然,網絡輿情自有其迥異于傳統媒體的傳播特征,它并不以某些官員的意志為轉移。官員認為輿情變得“不可控”,其實只是傳統的輿情控制方法在自媒體時代下失了靈。 就如學者沈陽所描述的那樣,“臨武事件”中已然存在“四個直播”:瓜農的親友及圍觀群眾作了現場型直播,微博中的意見達人作了評論型直播,記者作了報道型直播,其家屬作了訴求型直播。這種混合直播顛覆了傳統的通稿型應對,將一個縣級政府的“小”暴露于全國微博網友面前。 就這“四個直播”而言,每一類群體的背后,都有其獨立的利益訴求。這些利益訴求的最大公約數,就是控訴城管暴力,期盼公正處置。從近些年一些事件的處置實例來看,消滅刺激源和穩控當事人幾乎已成標準程序。“臨武事件”中,這些“程序”依稀可見,比如不惜代價搶遺體,再比如死者家屬的訴求明顯反復。昨日傍晚,認證為“@瓜 農鄧正加女兒”的微博,公開表達了對“市縣相關部門妥善安置”的感謝,且“不希望受到外界太多的打擾”。針對網友的質疑,該博主甚至貼出了手持身份證的網吧即時照,來自證其微博發布并未假他人之手。 如果這一表態確實代表了死者家屬的意見,它理應獲得各方的尊重。至于背后可能存在的利益博弈,于死者近親屬而言,多應歸屬于私領域。但對政府來說,這又涉及到公共利益與公共安全。網民普遍擔心,這樣的結局會不會是地方政府的“花錢買穩定”在起作用。若此“潛規則”不但未因個案而得到反思與校正,反而得到默認與鼓勵,那么“基層維穩”就難有窮期了。 對圍觀的網民而言,死者家屬的妥協也并非“臨武事件”的終點。我們必須面對的,并不是一宗民事賠償個案,而是一起數名城管涉嫌使用暴力致死一位瓜農的刑事公案。根據臨武官方的披露,6名涉案的城管隊員已被“控制”。在法律程序上,“控制”并非嚴謹的偵查術語。這宗公案也并不因政府與死者家屬可能已達成的“私了”協議而消失。刑事案件本就獨立于被害人及其家屬。 因此說,瓜農下葬并不等于此案輿情危機的終結。真相依然云蒸霧蔚,責任依然糾纏不清。對真相的追問,對臨武官方的拷問仍在繼續,也必須繼續。 京華時報特約評論員王琳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7-20]湖南死亡瓜農之女態度轉變稱感謝政府(圖)
- [ 07-19]湖南臨武不幸身亡瓜農下葬 郴州市已派工作組進駐調查
- [ 07-19]湖南臨武死亡瓜農家屬曾要求公布現場監控錄像被拒
- [ 07-19]"瓜農之死":毆打記者源于短視的監督恐懼
- [ 07-19]臨武城管被指打死瓜農 縣長稱將“公開公正”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