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中美若發生沖突不會有贏家 應避免流血
www.fjnet.cn?2013-07-21 08:37? ?來源:新華網 我來說兩句
美國空海一體戰對抗中國反介入戰略 【日本《外交學者》雜志網站7月19日文章】題:美國空海一體戰對中國的反介入戰略:誰是贏家?(作者 該雜志前主編哈里·卡齊亞尼斯)最近,一位同事問了我一個非常簡單的問題:如果美國的空海一體戰(ASB)真的與中國的反介入/區域拒止(A2/AD)戰略一決高下,贏的會是誰? 答案其實很簡單:誰都不會贏。 不過,首先請允許我再啰唆幾句。這兩個概念都有一個關鍵點被模糊掉了,那就是,沖突可能在何種情況下發生以及沖突可能會升級到什么程度。如果空海—體戰和反介入戰略真的要硬碰硬,關鍵的問題其實在于細節。盡管專家們熱衷于討論和分析雙方可能動用什么武器以及如何利用這些武器,但動用這些武器的背景以及接下來事態會如何發展也同等重要。在這樣一種情況下,起關鍵作用的就是背景。 讓我們花點時間來想想,可能導致中美軍方爆發沖突的導火索。躍入腦海的有兩個:釣魚島爭端升級或者南中國海領土爭端惡化。 兩者中,爆發沖突可能性最大的——盡管當前氣氛緊張,但離沖突似乎還較遠—一是中日在東中國海上的爭端。最有可能發生的情況是艦船或飛機意外相撞。外交努力沒能成功,而且有人出于某種原因,欲使事態升級,并且已經蠢蠢欲動,要派軍隊登上爭議島嶼或制造擦愴走火的事件。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假設美軍會來援助日本。 那么,接下來會發生什么?預測這種情形的走向幾乎是不可能的,但我們可以從中美兩國學者寫的有關這個問題的文章中得出一些結論。 關于中國的反介入/區域拒止戰略,一種流行的理論認為,中國會“傾盡全力“——向美國和日本的基地發動大規模的導彈飽和襲擊,從而占據優勢,迅速取勝。中國可能會搶先向對方的機場發射各種射程和打擊能力的導彈,以削弱對方在技術或訓練上的優勢;可能會使用大量反艦武器(尤其是巡航導彈和彈道導彈)來摧毀對方海軍力量:還可能在爭議島嶼周圍部署水雷和潛艇,以阻止對方援軍進入相關區域。中國還可能使用反衛星武器讓對方變成“瞎子”,破壞至關重要的指揮、控制、計算機、通信、情報、監視與偵察系統,并動用網絡武器以占據上風。 許多中國的戰略專家甚至表示,以壓倒性軍力率先發動大規模襲擊能讓北京處于優勢地位。 美國及其盟友會給予怎樣的回應?做這樣的預測同樣很難,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哪一方先發動襲擊。如果我們假設是中國先動手,那么美軍和盟軍首先要做的是,努力保留進入海上交通線并向爭議區域調兵遣將的能力,以便派出大規模軍力來應對。 如果中國在進攻性行動中所使用的導彈數量超過了美日盟軍擁有的攔截導彈的數量,那么抵御中國的導彈襲擊將面臨挑戰。美軍能夠對中國的常規導彈部隊發動先發制人的打擊—一前提是美軍的情報資源能夠偵測到即將進行的導彈發射。他們也可以對這些武器的制導和導航系統發起網絡襲擊,從而避免因襲擊中國大陸而令事態升級。美軍還可以設法破壞中方的指揮控制系統,讓中國軍隊變成“瞎子”,無法開展協同作戰。 那么有一件事會變得很有意思。不論大獲全勝的是中國軍隊還是美曰盟軍,都顯然會對該地區乃至全世界產生影響。如果哪—方都沒能取得完全勝利,又會怎樣? 在人們對最終結果設想的種種可能之中。沖突陷入僵局的情況可能是最可怕的。韓國和日本會開始考慮研制核武器嗎?中美之間會出現冷戰態勢嗎?處于萌芽狀態的亞洲軍備競賽會因此變本加厲嗎?亞洲的未來似乎會充滿更大的不穩定性。 如果在東中國海這些島嶼的問題上真的發生擦槍走火的事件,希望各方都能保持冷靜,不要造成流血悲劇。雖然就針鋒相對的軍事理念展開理論探討是一件有趣的事,但沖突所能帶來的危險切實存在。唯一能肯定的是,沒有誰能成為贏家,所有人都是輸家。 (未經《參考消息》授權,任何單位、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