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看待中國經濟的下限、上限和底線
www.fjnet.cn?2013-07-21 22:10? 王悅威?來源:新華網 我來說兩句
根據“十二五”規劃提出的目標,“十二五”期間中國經濟年均增速目標為7%。要確保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GDP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標,增速低于7%這個“底線”是不允許的。 新華網北京7月21日電(記者 王悅威)伴隨著中國經濟“半年報”的出爐,決策層“要讓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的表述頻繁見諸于報端。“上、下限”對于中國經濟有著怎樣的深意,轉型期新一屆政府有沒有增長“底線”,如何理解中央穩增長的決心?回答這一系列問題,對于下一階段宏觀調控工作至關重要。 7月15日,國家統計局發布了上半年主要宏觀經濟數據,盡管經濟增速稍緩,但一系列數據顯示,目前的中國經濟仍處在平穩運行的通道中。李克強總理在7月16日召開的經濟形勢專家和企業負責人座談會上表示,從國內外實踐看,經濟運行出現一定波動,有客觀必然性。宏觀調控的主要目的就是要避免經濟大起大落,使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其“下限”就是穩增長、保就業,“上限”就是防范通貨膨脹。 事實上,李克強總理所提出的“上限”和“下限”,重申了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國內生產總值增長7.5%左右,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5%左右。那么,為何要將今年的經濟運行下限定在GDP增長7.5左右? 不可否認,7.5%的經濟增速是近年來中國經濟的較低增速,與2007年第二季度11.9%的增速相比,確實差距甚大。然而,考慮到近年中國經濟的體量已經很大,與五年前、十年前相比,現在GDP每增長一個百分點的數量都大不一樣。當前,中國經濟的潛在增長率下降已是客觀規律,增速放緩實際上也是中國政府“有意的”政策選擇,決策層深知,只有擺脫“唯GDP論”的心理枷鎖,著力調結構、促改革,才能推動中國經濟走上轉型升級之路。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相關新聞
- [ 07-20]財政部部長樓繼偉:沒有人相信中國經濟會硬著陸
- [ 07-20]西方“中國責任論”花樣翻新 欲訂規則強迫就范
- [ 07-20]西方“中國責任論”花樣翻新 欲訂規則強迫就范
- [ 07-18]美國專家認為中國經濟不會硬著陸 質量更為重要
- [ 07-18]IMF指中國有能力應對經濟挑戰 今年或增長7.75%
- [ 07-17]李克強:穩當前利長遠 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
- [ 07-16]解碼中國經濟半年報:在合理區間打響經濟轉型升級硬仗
- [ 07-16]上半年中國經濟“主動減速” 預計下半年溫和復蘇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