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成謠言溫床治理困難多 學者:實名制行之有效
www.fjnet.cn?2013-07-24 07:07? ?來源:人民日報 我來說兩句
多管齊下,讓微謠言無處可逃 去年12月28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了關于加強網絡信息保護的決定,為治理微博謠言提供了法律依據。 “現有法律體系中,尚無直接針對微博的相關規定。”在解志勇看來,治理微博謠言,需要對癥下藥。“目前涉及微博的法律規定中,大多數是行業規范,是一種軟性的約束。而其他的法律規定過于原則化,針對性不強。”可見,為了更好地發揮法律的監管作用,完善立法是關鍵。 法律對于謠言的界定不明確,是現行立法存在的缺陷。解志勇認為,真正的謠言是一種對事實的歪曲、一種虛假的表述,使別人相信并做出錯誤的判斷。法律上必須明確這一邊界。對于一些信息,僅作出單純的評論性轉載,應當屬于言論自由的范疇,不能作為謠言進行處罰。劉德良則認為,需要區分事實意義與法律意義上的謠言。事實意義上的謠言通常是沒有真實依據的虛假信息,而法律上的謠言還要具有現實的危害后果,例如造成恐慌和社會混亂等。這些后果需要在個案中進行具體、明確的認定,而這也是謠言需要承擔法律責任的依據。 在法律責任的承擔上,對于不同行為人要進行不同的區分。王敬波認為,在微博謠言的認定上不宜界定過寬,同時造謠者與轉發者承擔的責任不能完全一樣。 微博上的謠言需要治理,更需要防范。劉德良指出,當前法律對于網絡運營商監管義務的規定中,更多的是刪除、禁言等事后行為,而缺乏相應的事前監管和過濾。因此,需要在法律上明確微博運營商的事前監管義務,建立相應的預防機制。 另外,微博實名制也是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解志勇認為,微博實名制有利于規范用戶發言,凈化網絡環境。然而,并非有了實名制就萬事大吉,還需要建立相關的保障機制。例如,實行實名制后,需要通過立法加強對其收集的公民個人信息的保護,防止信息泄露或被公權力部門濫用,消除民眾的顧慮。只有增強法律制度間的銜接配套,實名制才會更好地發揮作用。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7-16]陜西神木因網絡謠言引發群眾聚集事件 4人被拘
- [ 07-11]網絡謠言頻現損害網媒公信力 舉報微博謠言將獲獎金
- [ 07-04]黨報刊文談打擊網絡謠言:新媒體不是謠言集散地
- [ 07-04]維護網絡傳播秩序的及時雨
- [ 07-03]河北衡水一男子網上散布地震謠言被拘
- [ 07-02]李天一案進入審查起訴階段 警方稱將公正辦理
- [ 06-28]曼德拉入院20天民眾平靜 家人譴責有人散布噩耗
- [ 06-26]媒體稱“微博熱點三分之一是謠言”系誤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