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人遠祖"沾親"的腔棘魚基因組破譯
www.fjsen.com?2013-07-24 11:17? 藍建中?來源:新華網 我來說兩句
新華網東京7月23日電(記者藍建中)生活在非洲東部近海以及印度尼西亞近海的腔棘魚素有“活化石”之稱,被認為與陸地上行走的四足動物及人類的遠祖有親緣關系。日前這種“活化石”的基因組被日本科研人員破譯完畢,揭示了其基因組序列的變化速度及某些基因的特殊作用。 腔棘魚是一種擁有堅硬的內部骨骼、魚鰭形似四肢的肉食魚類,其遺跡在距今3.8億年前的古生代泥盆紀地層已有發現。 日本東京工業大學等機構參與的一個國際研究小組,22日在新一期美國期刊《基因組研究》上報告說,他們分別對生活在非洲東部坦桑尼亞近海和印度尼西亞近海的5條腔棘魚進行了基因組測序,發現從進化角度來看,雖然生活在這兩處海域的腔棘魚在大約三千萬年前分道揚鑣,但它們的基因組序列只有0.18%不同,幾乎難以認定是不同物種。 研究人員解釋說,與人類和黑猩猩分道揚鑣后基因組序列的變化速度相比,腔棘魚基因組序列的變化速度約為前者的四十分之一,這也許是腔棘魚被稱為“活化石”的原因之一。 研究小組還在腔棘魚基因組中發現了與形成陸地動物四肢和嗅覺功能有關的基因群。研究人員表示,這一發現對于研究生物進化、尤其是四足動物的進化具有重要意義。 東京工業大學名譽教授岡田典弘指出,生活在水中的腔棘魚理應不需要形成四肢和嗅覺功能的基因群,因此這些基因可能有其他用途。比如形成四肢的基因可以讓魚鰭發育出強大的內部骨骼,從而使身體更穩固地附著在海底巖石上。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相關新聞
- [ 07-20]中國農科院:H7N9病毒存在人際傳播風險
- [ 06-13]美國研究人員完成“生命暗物質”基因組測序
- [ 04-27]浙大研究團隊發現3重癥患者非直接死于H7N9病毒
- [ 04-07]世界首次發表猛禽基因組成果
- [ 03-26]游隼和獵隼基因組研究成果發布 有助挽救瀕危猛禽
- [ 03-25]中科院研究團隊領銜完成小麥A基因組測序(圖)
- [ 12-20]八國科學家聯合完成棉花全基因組測序
- [ 12-05]國際癌癥基因組聯盟在中國發起四個新項目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