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揭秘日美奪島計劃 稱中國被列為“假想敵”
www.fjnet.cn?2013-07-29 11:38? ?來源:中新網 我來說兩句
加刊稱,日美4月初正式在作戰層次,就防守離島釣魚島問題進行了技術層次的討論。這是美日首次就離島作戰計劃進行技術層面的想定、制作。這意味著中美沖突開始走向技術層面的現實性階段。 中國成實際假想敵 加拿大《漢和防務評論》月刊8月號(提前出版)一期報道稱,在上世紀90年代危險性極高的多次臺海危機進程中,美國、日本并未與臺灣地區制定聯合作戰行動計劃。美韓只就對朝鮮軍事反擊問題,制定過系列作戰計劃,而且每年修訂。通常美軍與盟國制定作戰計劃,意味著作戰想定對象已經由理論敵人上升到實際的假想敵的階段。 東京的外交情報消息來源說,日美目前這一計劃還處于構想的階段,初步的法律依據是周邊事態方案、美日安保條約、日美物資互換協議等等。而作戰想定的范圍(作戰區域)可能比當初規劃要大很多。 《漢和》認為這一情報表明: 一、美日的聯合作戰計劃的基礎,立足于反擊進攻,如何奪回離島,因此結論是肯定的:一旦中國軍隊采取進攻行動,意味著美軍一線海空軍勢必全面介入,而不是提供單一的后勤補給。美日對中國直接作戰,將是現實的。 二、美日考慮到一旦中國發動軍事進攻,戰爭有可能擴大到對美軍基地,實際上應該想定的是沖繩等地區的彈道導彈攻擊,因此,以離島問題為契機,美日對華彈道導彈防御計劃還有可能進一步擴大到離島,為了對應朝鮮的幾次彈道導彈威脅,美軍、自衛隊已經在沖繩部署過“愛國者”-3型防御系統,今后視中朝兩國彈道導彈威脅的種類、現實性,美日在沖繩海域部署大氣層外反導系統(“標準”-3系列)的可行性已經大大增加。 作戰計劃設計面廣 報道指出,針對離島問題的美日聯合作戰計劃,是冷戰結束以后,美國首次在軍事戰術層面,把中國列為作戰對象。 東京的外交情報消息來源表示:這一作戰計劃設計面較廣,因此極有可能需要一定時間,通常聯合作戰計劃的制定,當然需要進行首長司令部演習、想定、提出方案,尤其是針對大國的作戰計劃。 《漢和》分析認為這樣的美日聯合作戰行動計劃制定過程至少需要6個月甚至更漫長的時間,接下來就是聯合軍事演習,落實作戰計劃。 假設真的爆發中國進攻作戰,第一階段美軍最有可能介入的參戰部隊將是海空軍,提供全面的制空制海權、實際的奪島行動應該由陸上自衛隊自己負責。 目前的駐日美軍規模,足以卷入一場中低烈度的離島作戰行動中。開戰初期,美空軍的角色首先將會扮演爭奪制電磁權、制情報權、彈道導彈防御預警等任務。同時,駐扎本土的F-22隱形戰斗機還會以輪訓的方式,全面進駐日本。 對登陸離島的中國海軍陸戰隊的火力攻擊任務,應該由“華盛頓”號航母艦載機戰斗群負責。由艦載的F-18E實施對自衛隊登陸部隊的火力掩護。 美航母戰斗群由15艘大型水面艦組成,核心是兩艘“提康德羅加”級導彈巡洋艦、7艘“伯克”級導彈驅逐艦,這些水面艦中,至少兩艘導彈巡洋艦可以負責對中國二炮彈道導彈的攔截作戰,它們都配備了“標準”-3彈道導彈防御系統。全部水面艦都擁有發射“戰斧”巡航導彈的能力。 非接觸性對抗模式 報道稱,至于美海軍陸戰隊是否直接參與奪島登陸作戰也值得關注。第三遠征隊部署一艘LHD-6WASP兩棲攻擊艦,滿載排水量41000噸,載有“海鷂”攻擊機、CH46/53大型直升機等。 但是《漢和》分析認為:美海軍陸戰隊直接參與登陸奪島行動的可能性較低。奧巴馬政權誕生以來,改變了對世界局部戰爭的干涉形式,徹底避免直接派遣陸上兵員參戰、流血。這是阿富汗、伊拉克戰爭后遺癥的結果。這一作戰思想,具體體現在利比亞、敘利亞、馬里沖突中。更多的直接士兵戰斗行動由盟國軍隊負責,美軍只提供空中、海上掩護、偵察巡航等。 具體地說,美日離島聯合作戰行動計劃中,美中最有可能發生直接沖突的模式何在?縱觀上世紀90年代的臺海危機中,美國五角大樓相關負責人、戰略學者(多數都任職于國防大學、或者是退役軍人、國防情報局分析師)都異口同聲地認為:不排除核時代大國“非接觸性對抗”(彈道導彈攔截)的危險,而且是一種主要模式。 例如彈道導彈攔截作戰,就是核時代大國“非接觸性戰爭”的典型模式。這一點完全有可能在美日離島聯合作戰計劃中立案、演習并且真正貫徹落實。即:一旦二炮對沖繩等美日軍基地實施彈道導彈攻擊,美日勢必聯合攔截。而且是多層次的陸海空軍聯合攔截。 報道指出,從科索沃沖突中誤炸中國大使館的攻擊模式也可以看出,核時代大國沖突中,誤炸、偷襲也是有效的選擇,而且可以避免沖突升級。 報道還指出,利用美軍自己強大的電子干擾能力,對中國軍隊的雷達、無線電、戰管系統實施全面壓制、欺騙性干擾,以掩護日軍獲得制電磁權、制信息權的戰法,也不容置疑。 綜合上述,美日離島作戰計劃的制定,是美軍介入中日沖突的構想,從理論到實際行動方面的邁進。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